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一)

更新时间:2019-05-09 浏览次数:23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二战(    )
    A . 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 . 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C . 终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 . 促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2.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 . 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 . 肯定蒋介石接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赞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 . 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径
  • 3. 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

    A .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 . 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 . 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D . 出兵吞并奥地利
  • 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德战场上和中国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 莫斯科战役 C . 库尔斯克战役 D . 柏林战役
  • 5.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北非战事结束 B . 意大利投降 C . 盟军攻克柏林 D . 日本签署投降书
  • 6. (2021高一下·二道期末)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 . 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 . 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 . 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 . 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 7.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 . 由大国出面签署 B . 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 . 符合英国的利益 D . 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 8. “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B .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 . 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 . 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 9.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A . 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 . 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 . 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 D . 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
  • 10. 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手中挥舞着一纸“英德和平宣言”,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了保证”。首先击碎这一和平的是(    )
    A . 德军吞并苏台德区 B . 德军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 . 德军入侵波兰 D .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二: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 (1) 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 (2) 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 (3) 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