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二 白杨礼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白杨礼赞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7-12-28 浏览次数:4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因此,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 . 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的准备的古巴队,一举进入了争夺雅典奥运会冠亚军的位置。 C .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 .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 2. 读课文《白杨礼赞》,“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句中“佳树”指的是(   )

    A . 柳树 B . 白杨树 C . 松树 D . 榆树
  • 3. 读课文《白杨礼赞》,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 .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 .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 4.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 . 视野      晕圈      挺拔      积雪初溶 C . 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 . 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二、课文理解
  • 5.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字,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 》《》等。本文体裁是,“礼赞”含有之意。

  • 6. 《白杨礼赞》中“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 7. 对下面是对课文《白杨礼赞》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 . 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 8. 阅读《白杨礼赞》,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①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

    ②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

    ③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 (1) 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 1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枫叶礼赞

    叶  孟

        我爱枫叶,因为她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做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做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做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1. (1) 从本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2. (2) 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3. (3)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5. (5) 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