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同步...

更新时间:2016-01-06 浏览次数:9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 .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 2. 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 .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 3. 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 .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 4. 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5. 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 . 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 .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 .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 6.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 .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 7.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 .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 .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 .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 8.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 . 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 . 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 .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 9. 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 . 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 . 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 . 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 .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 10. 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11. 按要求默写。

    ①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②本诗写景的名句是:

    ③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 12.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二、诗歌鉴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