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更新时间:2016-01-05 浏览次数:85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dí港      huò得      jiān灭       qiān陌 B . kuì退     xiān维     wú湖        要 C . sè    xiè气      sāi子        负yú​顽抗 D . qiē磋     迫qiè    dàng真      锐不可dāng
  • 2.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 . 锐不可(dǎng阻挡、抵挡) B . 退(kuì馈败) C . 灭(jiān消灭)
  •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堵塞     堕毁     失声痛哭     灯火辉煌 B . 耗资     水域     兴高采烈     众所周知 C . 讫今     覆灭     报名应征     陷入混乱 D . 舆论     故障     燃烧外世     国情咨文
  • 4.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是 (  )。


    A .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 . 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 . 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 .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 5.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 . 业已:已经。 C . 溃退:散乱,败退。 D . 督战:帮助作战。
  • 6. 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 . 消灭  击败  夺回  占据  控制 B . 歼灭  击败  占据  控制  切断 C .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D . 消灭  击溃  控制  占据  控制
  • 7. 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拒绝和平  控制要塞   纷纷溃退  渡过南岸 B . 清楚得很  踢一脚     说下去    爽快极了 C . 英勇善战  冲破敌阵   热起来    在九江 D . 横渡长江   广大官兵  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
  • 8.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至发电时止 ,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③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A . “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 B . “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 . “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 D . “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
  • 9. 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______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 10.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A . 正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 B . 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 . 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 .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 . 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 . “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 .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 12. 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 .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 .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 13.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 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 .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 .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14.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 .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 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 .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 15.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 .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 . 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 . 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 16.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 . 藐视敌人的豪情 B . 胜利的自豪感 C . 必胜的信念 D . 对敌人的嘲讽
  • 17. 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 18. 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横渡”写出了

  • 19.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 20.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不超过三十个字)


  • 22. 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段落:(1)(2)(3)(4)(5)(6)(7)(8) (9) (10)(11)(12)(13)(14)(15)(16)(17)

  • 23.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句中“此种情况“是指

二、阅读
  • 2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1)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 (3)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 25.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学生免费音乐会开场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活动的帷幕。

    这次活动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北京交响乐团主动承担了学生免费音乐会的演奏义务,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定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免费音乐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尽管音乐厅准备了700张票供学生凭学生证领取,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充满激情的学生们的要求。演出的另外800张票,由北京市教委按学校系统有组织地发放。


    1. (1) 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 段,主体部分是 段。

    2. (2) 这段新闻的时间是 ,地点是,事件是  。

    3. (3) 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4. (4) 这篇新闻仅有二百字左右,前一天的事件第二天见报,合乎新闻的 性、  、性、  性的要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