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9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 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 . 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 . 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 . 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 2.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 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 C .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 .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 3.

    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图片反映的美国在20世纪初取得的扩张成果不包括(     )

    A . 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 B . 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C . 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D . 通过《国联盟约》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插手欧洲事务
  • 4. (2017高二上·诸暨月考) 1922年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所属岛屿及属地上的防御工事和海军基地应保持现状,不得采取任何加强措施或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这一规定(     )

    ①使日本在后来实施南进战略时拥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③暂时缓和了美、英、日等列强之间的矛盾

    ④使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 . 主张同美国结盟 C . 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 . 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 6.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下列具有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作用的国际条约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四国条约》   C . 《五国海军条约》 D . 《九国公约》
  • 7. (2017高二下·清水期中)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签署的诸多条约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     )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协定》  ④《九国公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 8. 下列关于山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山东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 B . 山东问题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解决的 C . 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D .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 9. 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中国等九国参与制定 

    ②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③日本在华侵略势力受到遏制 

    ④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尊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通过一系列会议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此过程中,美国获益最大。下列表述与“美国获益最大”这一说法不符的是(  )

    A . 操纵国际联盟,严厉制裁德国 B . 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 C . 签署《五国条约》,获取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 D . 签订《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成为现实
  • 11. 有关下表《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说法正确的是(  )

    国家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①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制海权 ②体现了英国国力的衰落 ③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 ④埋葬了英日同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从日本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有(     )

    ①中国的积极斗争       ②一战后日本国力衰弱,无力继续占领

    ③英美对日本施加压力   ④日本妄图独占东北,故而以退为进,放弃山东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 13.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的权利,实际上是(     )
    A . 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 B . 最大限度宰割战败国 C . 维护和尊重殖民地主权 D .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 14. 下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 B . 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 . 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 D . 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 15. (2018高二上·西湖月考)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
    A . 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  B . 日本在受限制有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 C . 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 .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 16.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 .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 .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 17.

    下图是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中内容评述正确的是

    A . 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B . 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 C . 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 . 是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日战争的尊重和认可
  • 18.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0. 美国拆散英日同盟的根本目的是

    A . 削弱英日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便于美国资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 向英、日显示美国在经济上的雄厚实力   C . 反对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D . 勾结英、日共同对付苏联
二、非选择题
  • 21. 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了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请回答:

    1.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3. (3) 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 (3) 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 2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对海洋的争夺,一直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 世纪90 年代后期起, 德国开始建造大海军, 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 年和1900 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 万镑;1910 年 为2060 万镑; 1914 年为2240 万镑。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材料二  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钮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材料三  英国人从16世纪开始就走向世界海上霸权的道路,他们的眼光从来就不是以欧洲一隅为焦点。日本虽然也是一个岛国,但其人民却不具有海洋民族的习性。他们从未向太平洋去寻求发展,其航海活动只限于亚洲大陆边缘。反而言之,他们却经常企图从海洋入侵大陆。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海上力量崛起的条件。德国这一举动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五国条约》的地位。据材料二分析,条约对美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述“海上的霸权与主权”这一主题。(要求:多种角度,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行文流畅;150字左右。)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然而,将《五国条约》与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另外两个协议——《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相权衡,该条约的基地条款显得无足轻重。《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风雨中,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是中国、美国和日本进行的三次角力,演绎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国演义”。

    1. (1) 三次会议对于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2. (2) 在三次会议上美国对于中日矛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