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9 浏览次数:1073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2016八下·河南期末)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树根“变”根雕 B . 葡萄“变”美酒 C . 玉石“变”印章 D . 玩具机器人“变”形
  • 2.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 . 铁桶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 .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 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 3.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空气、石油、干冰

    混合物

    B

    氮气、水银、臭氧

    单质

    C

    纯碱、烧碱、熟石灰

    D

    甲烷、乙醇、二氧化碳

    有机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17·莒县模拟) 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 . 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 . 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 . 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 5. 下列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 C+O2 CO2 B . CO+CuO Cu+CO2 C . 2H2O 2H2+O2 D . HCl+NaHCO3═NaCl+CO2↑+H2O
  • 6.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B .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 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 7.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 .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8. 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 . 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 B . 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 . 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D . CO2(CO):点燃
  • 9. 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 . ②③④①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④③
  • 10. 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 , 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 一定存在Cl B . 一定存在CO32 , 可能存在Ba2+ C . 一定存在Na+ D . 一定存在SO42 , 可能存在Ca2+
二、<b >填空与简答</b>
  • 11. 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 (1) 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的排放.
    2. (2) 硬水中的钙离子是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的,试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
    3. (3) 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A . 真丝领带 B . 真皮手套 C . 羊毛围巾 D . 尼龙长袜
    4. (4) 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常用的防滑剂是碱是碳酸镁〔Mg5(OH)2(CO34〕,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5(OH)2(CO34 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为
  • 12.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 (1) 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
    2. (2) 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
    3. (3) 微粒C位于第周期.
  • 13.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②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

  • 14. 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写出卡片上物质的化学式).
    2. (2) 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选填“酸”、“碱”或“盐”).
    3. (3) 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4. (4) 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 15.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甲醛浸泡的海鲜有利于保鲜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干净 C . 利于节约的原则,可以用生霉的大米喂牲畜 D . 为了人体健康,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E . 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
三、<b >实验与探究</b>
  • 16. 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

      【实验方案】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及你想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反思与交流】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

      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17.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

    1. (1)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

      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3. (3) 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四、<b >分析与计算</b>
  • 18. 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从肥效的角度看,其有效元素为
    2. (2) 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19.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入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1. (1) 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A . 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 B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 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
    2. (2) 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 (3) 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