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五 /第二单元 /7 *陈情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表》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1-26 浏览次数:115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xìn)   薄(zuò)  床(rù)  茕孑立(qióng) B . 马(xǐ)              慢(bū)         拔(zhuó)      终兄弟(xiǎn) C . (wò)         功(qī)         凶(mǐn)       奉圣朝(dài) D . 朝(wèi)        悯(jīn)        郎(shǔ)       以微贱(wèi)
  •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 . 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 . 臣孝廉    察:考察。 D . 形影相    吊:安慰。
  • 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成立    成立:成长,能自立。 B . 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润泽。 C . 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 . 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 4.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 . 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 . 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 . 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 5. (2022高二下·西青月考)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 .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 .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 .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 6.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   ②是以区区不能远       ③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8.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 臣欲奉诏奔驰 , 则刘病日笃。 C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 庶刘侥幸 , 保卒余年。
  • 9. 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芳草美(新鲜。) B . 遭闵凶(早时。)    受命以来,夜忧叹(早晨。) C . 年四岁(经历。)    九岁不(走路。)余嘉其能古道(施行、实行。)   《琵琶》(古诗的一种体裁。) D . 门衰祚(浅薄。)  但以刘日西山(迫近。)   不今人爱古人(看不起。)
  • 10.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门衰:家门衰微。祚(zuò作)薄:福薄 B . 外无期(jī机)、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 . 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 . 形影相吊:吊:悼念。
  • 11. 读《陈情表》,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举臣秀才:举,举荐。秀才,科举院试考中后称秀才。 B . 供养无主:供养祖母的事无人操持。 C . 拜:授官或封爵。 D . 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xiǎn鲜)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
  • 12. 读《陈情表》,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而刘夙婴疾病:婴,婴儿。 B . 蓐:草席。 C . 沐浴清化:受到晋朝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D . 察臣孝廉:察,举荐。孝廉,汉代以后地方当局向朝廷推荐的人物,郡称孝廉。
  • 13. 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 . “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 .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 . “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 14. 读《陈情表》,指出各句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 .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 C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 D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 15. 读《陈情表》,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 . 臣欲奉诏奔驰 , 则刘病日笃
二、填空题
三、阅读题
  •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豫让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瑶(即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

                                                         事见《战国策·赵策一》。

    1. (1)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①忠告善:              ②光百世:

      ③以众人待我 :          ④庶几复悟:

    2. (2) 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的评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中行氏败后又投身为智伯的臣子。方孝孺和豫让都没有认为这是不忠的表现。 B . 方孝孺认为,豫让之不忠,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听任智伯因贪欲而亡,却袖手旁观,没有作为。 C . 方孝孺认为豫让没能为智伯报仇,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D . 豫让之所以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4. (4) 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5. (5) 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