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4-23 浏览次数:2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3. (2019九上·昌平期末) 补齐连线。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用途—性质

    B  事故—处理方法

    氮气做保护气

    升华吸热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

    化学性质稳定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立即盖上锅盖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导电性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14. (2019九上·昌平期末)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 (1)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
    2. (2)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 潮汐能      B . 太阳能      C . 风能
    3. (3)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 15. (2019九上·昌平期末) 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水蒸气。工业上用半水煤气合成氨(NH3)的过程如下所示。

    1. (1) 过程Ⅰ中,反应为CO + H2O  H2 + CO2 ,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2. (2) 过程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16. (2019九上·昌平期末)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 (1) 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7. (2019九上·昌平期末) 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 , 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充分反应后,称得总质量为m2

    m1 m2(填“﹥”、“﹦”或“﹤”),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简答题
  • 18. (2019九上·昌平期末) 开放性实践活动中,A,B,C三组同学,将葵花籽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葵花籽,沥干水分后,用烤炉烤熟,制得咸瓜子。已知:室温为20oC,在此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1. (1) “捞出葵花籽,沥干水分”应用的实验操作是
    2. (2) A组同学配制的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 (3) B,C两组同学炒制的瓜子咸度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 19. (2019九上·昌平期末)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2. (2) 根据右图实验分析,对比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0. (2019九上·昌平期末) 根据下图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

    1. (1) 实验1,将CO2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2. (2) 实验2,能证明H2O和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四、综合题
  • 21. (2019九上·昌平期末)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 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
    2. (2) “可燃空气”是(填“单质”或“化合物”)。
    3. (3) 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 . 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 . 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 . 1782年拉瓦锡实验           D . 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 (5) 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五、流程题
  • 22. (2019九上·昌平期末) 甲醇(CH3OH)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甲醇裂解制氢气是用甲醇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裂解转化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流程如下:

    1. (1) 原料汽化的目的是
    2. (2) 转化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吸附塔的作用是
六、科学探究题
  • 23. (2019九上·昌平期末) 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从钴矿石中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 (1) (查阅资料)酸浸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 CoO + H2SO4 =CoSO4 + H2

      ② 2Co2O3 + 4H2SO4 =4CoSO4 + O2↑ + 4H2

      ③ Co2O3 + 2H2SO4 + Na2SO3 =2CoSO4 + 2H2O + Na2SO4

      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2. (2) (进行实验)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

      矿石用量/g

      硫酸用量/g

      Na2SO3用量/g

      温度/℃

      钴元素的浸出率/%

      85.71

      12.62

      0

      85

      56.39

      85.71

      6.31

      0

      85

      49.98

      85.71

      6.31

      0

      65

      43.33

      85.71

      6.31

      0.43

      65

      73.95

      85.71

      6.31

      0.86

      65

      74.77

      (解释与结论)

      对比实验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2SO3用量对钴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的实验是(填序号)。
    4. (4) 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钴元素浸出率的因素有
    5. (5) (反思与评价)

      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填序号) 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