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钙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干燥氧气 |
C | 氧气能支持燃烧 | 作燃料 |
D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灭火 |
序号 |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
像的特点 |
1 |
20.0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16.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3 |
12.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4 |
6.0 |
? |
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 1 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 1 次 | 第 2 次 | 第 3 次 | |
h1 /厘米 | 11.0 | 11.4 | 11.6 |
h2 /厘米 | 8.7 | 9.1 | 9.2 |
0.1%);
实验步骤 | 设计要求 |
①将一定质量的橙子和青椒榨汁,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 | 处理实验材料 |
②取A、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 毫升 0.5%的碘液和 3 滴 0.6%的淀粉溶液。 | 分组设置 |
③在A、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橙汁和青椒汁,并充分振荡。 | 滴加药品 |
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 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 观察和记录 |
序 号 |
0.5%的碘液 |
0.6%的淀粉溶液 |
橙汁恒温露置时间/h |
蓝色消失需要橙汁滴数 |
① |
5mL |
3 滴 |
0 |
15 |
② |
5mL |
3 滴 |
2 |
21 |
③ |
5mL |
3 滴 |
4 |
26 |
④ |
5mL |
3 滴 |
6 |
29 |
分析表中的数据,请解释维生素 C 溶液恒温露置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维生素C溶液滴数越多的原因。
提供器材:浓度分别为 0.01mg/mL、0.03mg/mL、0.05mg/mL 的含镉溶液、生理盐水、实验小鼠、灌胃装置(将液体灌入小鼠胃里,建议用量为 1 毫升)等。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温度(单位:℃) |
23 |
24 |
25 |
26 |
27 |
暗处理 1 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毫克) |
-1 |
-2 |
-3 |
-4 |
-2 |
光照后 1 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毫克) |
+1 |
+2 |
+3 |
+4 |
+2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
5 |
5 |
5 |
5 |
充分反应后装置C 的质量/克 |
150.52 |
151.04 |
151.56 |
151.76 |
在自然界中,生存着一种噬菌蛭弧菌(下面简称蛭弧菌),它以其他种类的细菌为食,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其“捕食”过程见图。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以菌治菌”的设想,来消灭另一种令人患严重痢疾的细菌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
科学家用斑马鱼做了研究。在预实验中,将蛭弧菌注射进斑马鱼的后脑,24 小时后, 这些斑马鱼全部存活,而且后脑内的蛭弧菌数量逐渐减少。这样来看,蛭弧菌和斑马鱼短期内的“ 和谐共存” 是可以达到的。接下来,研究者开始了“以菌治菌” 环节。他们先向一群斑马鱼的后脑接种了致死剂量的志贺氏菌,然后对其中的部分斑马鱼再注射蛭弧菌。研究者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注射了蛭弧菌的斑马鱼后脑内志贺氏菌大量减少, 72 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也更高。
随后,研究者利用药物削弱了斑马鱼
的免疫系统,再用志贺氏菌感染它们。这时,尽管蛭弧菌依然神勇,斑马鱼的存活率却明显下降。至此,研究者认为,在抗击志贺氏菌感染时,蛭弧菌和斑马鱼免疫系统能巧妙地“配合”。
蛭弧菌能不能真正作为“活的抗菌药”加入人类与病原菌的战争当中,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实验 |
1 |
2 |
3 |
4 |
处理方法 |
免 疫 系 统 正常;注射蛭弧 菌 |
免疫系统正常; 注射大量志贺氏 菌 |
免疫系统正常;先注射大量志贺氏菌再注 射蛭弧菌 |
免疫系统异常;先注射大量志贺氏菌 再注射蛭弧菌 |
结果 |
斑马鱼全部存 活 |
斑马鱼存活率很 低 |
志贺氏菌大量减少, 斑马鱼存活率高 |
斑马鱼存活率低 |
求:
①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30秒消耗的电能。
②定值电阻R0的阻值。(指示灯的电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