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岭市团队六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06 浏览次数:2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选项中字义相同的一项(    )
    A . 为:贤能之用                   坛而盟 B . 诚: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 . 因: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业 D . 以:不物喜,不己悲           徒有先生也
二、<b >字词书写</b>
  • 2. 通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rùn人生。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会……无一不是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对我们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传承。古典诗词中yùn含的情味意味韵味更是饱含汉字的特有mèi力,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一句诗就表达着一段情,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zào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让人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寻文化归属感。

三、<b >情景默写</b>
  •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2.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吟诵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禁让人联想到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
    4. (4) 陆游《书愤》对诸葛亮《出师表》高度赞誉的句子是:
    5. (5) 李清照《武陵春》中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的句子是:
    6. (6)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把思乡又未建功报国矛盾心情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四、<b >文言文阅读</b>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皆其长吏

    ②长跪而之曰

    ③三臣于草庐之中

    ④欲大义于天下

  •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 , 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①讦(jié):揭发。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

      ②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③恪刚正

      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 , 赴调 B .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C . 第归,杀而鬻 D . 属予作文以记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4. (4) 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b >名著阅读</b>
  • 6. 名著阅读。
    1. (1) 读《水浒》填相关故事情节

      示例:吴用众人巧设计得不义之财智取生辰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部《水浒》道尽“义薄云天”。有行侠仗义者:①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有“官逼民反”却也“作奸犯科”触犯大宋律令被发配者:②武松为兄报仇发配孟州;③宋江受胁迫发配江州;④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遭陷害发配沧州。

    2. (2)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包括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B . 《出师表》《隆中对》文中,诸葛亮均表明对蜀汉的忠心,前者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后者为蜀汉大业规划政策路线描绘战略蓝图。两名篇皆出自《三国演义》。 C . 《名人传》中,贝多芬那句充满豪情的名言——“唯其痛苦,才有快乐”,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D .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代表作品有《形而上学论》、《哲学通信》等。
六、<b >现代文阅读</b>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②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③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④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⑤江南的水又时有“________,________”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选文有删改)

    1. (1) 第四自然段从哪几个角度体现江南的美?
    2. (2) 选择不属于第④段江南“美丽的传说”的一项是(    )
      A . 梁山伯与祝英台 B . 许仙与白娘子 C . 女娲造人
    3. (3) 选择填入第⑤段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4. (4) 本文标题为“水性江南”,如改为“刚柔江南”,好吗?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5. (5)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或其它阅读体验,谈谈:一个有境界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具有哪些品性?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相关争论

        《水浒传》中有关食人、虐杀与滥杀行为的“血腥描写”并不多,但因多附着于人物和情节之中,所以显得刺目虐心,为许多读者所诟病,近今甚至成为某些学者以“暴力崇拜”否定《水浒传》价值的主要根据。

        再加上《水浒传》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其“血腥描写”的影响无可避免地被放大,从而引出对《水浒传》影视的否定与批判,并延及对《水浒传》价值与传播的质疑。

        吴世昌动议禁演《武松》。1982年2月27日,由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武松》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前四天,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学家吴世昌致函中央电视台指出:《水浒》这部小说中……最残暴、最野蛮、最无理的凶杀情节正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回。除了他的三个“仇人”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外,他还杀了……十七人。这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在《血溅鸳鸯楼》这一故事中,武松宣布他的杀人哲学是:“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不是一种疯狂嗜血的杀人哲学吗? ……因此,我紧急动议:立即停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2010年,基于以上基本相同的事实,长期旅居海外的刘再复指《水浒传》等为“中国人的地狱之门”。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提议“禁播《水浒》”,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潘知常等学者对《水浒传》也多有责难,认为《水浒传》描写的是“暴力盛宴”,要求踢出《鲁提辖》,打倒《林教头》,撵走《武行者》,主张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因为在他们看来,读《水浒传》只会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他们眼中,像李逵等,不过是个嗜血者,最多是“淳朴的嗜血者”。

        另有学者认为:读者阅读欣赏文艺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来接受和衡量的,不能用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代替审美批判。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而不是实用价值,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就像我们读《背影》不能只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读《水浒》也不能只盯着“暴力”“血腥”。

        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水浒传》中包括食人、虐杀与滥杀等“血腥描写”,既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又是上古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是当时小说写人艺术由“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之幼稚与蒙昧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进阶。读者只有以历史与美学的观点,对《水浒传》主旨、总体构思及叙事写人艺术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这些“血腥描写”产生历史的同情与审美的接受。至于某些人以《水浒传》“血腥描写”是“宣扬暴力”的指责,则是非文学或不善读书及杞人忧天的批评。《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当前,《水浒传》阅读与传播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需出现与时俱进的关于《水浒传》乃至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与批评,以扶正纠谬,探幽烛隐,引导构建名著阅读与传播“新常态”。

        网友“轻烟残月”:《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过于暴力,即使“不说禁播,起码要从名著中剔除。这么一部把杀人狂、无良灭门者、开黑店卖人肉等恶人都歌颂成英雄,还脑补打败辽国,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作品)跟其他三大经典并列名著,太亵渎其他经典了”。

        网友“影子”:“《水浒》中的英雄个个杀人无数,血腥暴力,堪称恐怖分子中的杀人冠军军团,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

        网友“007”:我活了二十多年,也亲身拜读、受教过《水浒》,向来不知道这本书竟然能够引导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这本小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的话,我想社会也不至于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就迁怒怪罪于这本书,那是否为了禁止早恋,就废止《红楼梦》;怕老百姓学得有心眼儿,是不是也应该把《三国演义》焚毁了?”

        网友“郁崇幽”:如果《水浒》和时代不符,暴力情节太多,那么抗日游击战争中那么多的情节和时代相符吗?这些都不暴力吗?代表们能不能关注点实在的问题!禁播《水浒》的提议,没有文化真可怕。

        《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确实受到了来自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严峻挑战,其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与转型中一个有关古典名著理解与对待的严重困局。为此,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不能不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1. (1) 下列表述与上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历年来,读者与专家对《水浒传》的质疑与批判,除了小说自身的“血腥描写”,也与电视剧《水浒》放大“血腥描写”有关。 B . 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与否定《水浒传》的专家与网友,其出发点和目标大多不在文学鉴赏,而在于《水浒传》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影响。 C . 有专家认为《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所以应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 D . 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2. (2) 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一位专家或网友的言论,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备选项:专家吴世昌、网友“007”。

    3. (3) 在阅读《水浒传》过程中,你可能被小说的很多精彩之处吸引,同时又困惑于书中的一些“血腥描写”。有学者主张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你是否赞成?结合上文与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七、<b >诗歌鉴赏</b>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 (1)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2) 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八、<b >综合性学习</b>
  • 10. 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快递一跃成为朝阳行业,同时呈现出很多弊端。

    “必须轻拿轻放!”

    “谁寄的饼真好吃哈”

    “先签字后验货”

    根据图片描述快递乱象现象,并给邮政管理局、快递公司或快递员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①描述正确,建议合理,表达得体;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在12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九、<b >命题作文</b>
  • 11. 《现代汉语词典》对“简单”的释义如下:①不复杂;头绪少。例:简单的操作。②草率;不细致。例:简单从事。③平凡。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是不简单。④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追求。例:自然定律的简单性。

    请以“简单”或“不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