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装置连接顺序为A,C,,,D,F,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通过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①图G中球形冷凝管进水口为(填“a”或“b”)
②残液中SO2含量为 g.L﹣1
③经过多次测定发现,测定值始终高于实际值,则其原因是.
相关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数据如表:
物质 温度 | KMnO4 | CH3COOK | K2SO4 | KCl |
20℃ | 6.34 | 217 | 11.1 | 34.2 |
90℃ | 45.2 | 398 | 22.9 | 53.9 |
反应Ⅰ:2CO(g)+2NO(g)⇌N2(g)+2CO2(g)△H=﹣746kJ•mol﹣1
反应Ⅱ:4CO(g)+2NO2(g)⇌N2(g)+4CO2(g)△H=﹣1200kJ•mol﹣1
写出CO将NO2还原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
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T1T2(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进行10分钟放出热量373kJ,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③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点时,容器体积为2L,此时的平衡常数K=(结果精确到0.01);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升温的同时扩大体积使体系压强减小,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点
已知:①“碱浸”过程中的反应为:
GeO2+2NaOH═Na2GeO3+H2O
As2O3+2NaOH═2NaAsO2+H2O
②“蒸馏”过程中的反应为:Na2GeO3+6HCl═2NaCl+GeCl4+3H2O
③GeCl4的熔点为﹣49.5℃,AsCl3与GeCl4的沸点分别为130.2℃、84℃.
已知以下信息:
①
②D为单取代芳香族化合物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每个D分子中只含有1个氧原子,D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3.1%.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