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硝酸铵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①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精确到0.1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温度(℃) |
0 |
20 |
40 |
5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100g 水) |
KNO3 |
13.3 |
31.6 |
63.9 |
86.0 |
110.0 |
169.0 |
246.0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0 |
37.3 |
38.4 |
39.8 |
①20℃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KNO3NaCl(填“>”或“=”或“<”)。
②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
③配制 2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g。
④60℃时,50g 水中溶解 43g 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欲使该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可以恒温蒸发水的质量g(精确到 0.1);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也可以降温到℃恰好饱和。
①t1℃ 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用“>”“<”“=”填空)。
②p 点的含义是。
③图 2,a 中加入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④t3℃ 时,若将 25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质量为。
⑤关于图 2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 时 a 和 b 中溶剂质量相等
B t2℃ 时 a 和 b 均为不饱和溶液
C t3℃ 时 a 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b 中溶质质量分数
D t3℃ 时若使 a 和 b 均恰好饱和,a 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大于 b 中加入对应溶质质量
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10℃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②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乙;
③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则上述实验中m的取值范围为;
④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开高到T2℃,充分提拌,烧杯乙中固体
将溶液 I 降温,开始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温度介于_____℃(选填编号之间。
①A、B 两种物质在℃时溶解度相同。
②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是。
③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④t2℃时,将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用“ > ”、“ < ”、“ ≤”、“ ≥”、“ = ”表示)
⑤A中混有少量 B,要得到较纯净的A,可采取的方法是。
⑥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
⑦如图烧杯甲中盛有饱和的C溶液。现向烧杯乙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甲中有晶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是。
⑧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 t2℃,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此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列式即可)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水) |
35.8 |
36.0 |
36.1 |
36.4 |
37.1 |
38.0 |
39.2 |
①8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100g水。
②20℃时,15g水中溶解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③粗盐(含有泥沙的氯化钠)提纯的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溶液A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操作Ⅱ是。
④操作Ⅲ过程中溶液质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二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m3=20g
b.L、P表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
d.N点时,停止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