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

更新时间:2016-01-27 浏览次数:9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 .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 . 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 .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 2. 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让助手剪去了自己的辫子,3月10日下午3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下列选项直接暴露袁世凯后来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
    A .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 .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 .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 . 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
  • 3.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据此,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 )


    A . 天赋人权说 B . 民主共和思想 C . 人民主权说 D . 社会契约论
  • 4. 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
    A . 开明君主制 B . 君主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共和制
  • 5.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 . 护国运动 B . 武昌起义 C . 五四运动 D . 二次革命
  • 6. 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 武昌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运动 D . 护法运动
  • 7.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 )


    A . 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 . 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 . 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 . 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
  • 8.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 . 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 B . 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 . 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 对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 9.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 )


    A . 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 . 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 . 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D . 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 1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 . 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 B . 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 C . 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 D . 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 11.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 . 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 . 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 . 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 . 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2. 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 )
    A . 领导力量 B . 革命任务 C . 革命性质 D . 斗争方式
  • 13. 下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A . 袁世凯 B . 段祺瑞 C . 张勋 D . 溥仪
  • 14. 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 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 )

    A . 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 . 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 C . 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发生变化 D . 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 15. 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 . 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人民痛苦,民不聊生 D . 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
  • 16.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 . 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 . 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 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 17.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③①④
  • 18. 孙中山倡导护法运动的原因是( )
    A . 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袁世凯解散国会 C . 张勋复辟,拥溥仪称帝 D . 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 19.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其根本意图是( )
    A . 侵占整个山东 B . 排斥欧洲列强 C . 灭亡整个中国 D . 控制北洋军阀政府
  • 20. 孙中山虽然两次发表了讨袁宣言,但没有真正领导讨袁战争,发动讨袁战争的人是( )
    A . 梁启超 B . 段祺瑞 C . 蔡锷 D . 黎元洪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在具有两千年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 (1) 指出《独立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的理论来源。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2. (2) 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22.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袁世凯天坛祭天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 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 (2) 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 (3) 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唯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 (2) 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2. (2) 材料一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的实质是什么?对袁世凯的权力有何威胁?是否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以及材料三的图片分析,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的“就怕”?解决了“就怕”,袁世凯下一步干了些什么?
    4. (4) 孙中山先生曾题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5. (5) 宋教仁被刺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1. (1)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探索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有哪些派别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探索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巩固共和”与“专制”进行了哪些较量?这种反复较量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