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材料二 华盛顿确实大有做国王的机会,但他最终辞职,拒绝做国王,固然,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存在拥立“英雄”当国王、做皇帝的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而更有美国社会创建新体制、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时势”条件。
——陈光裕《评说历史人物要注意史观的正确把握与恰当运用》
材料三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违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又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及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迟克举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请回答:
时间 | 进 | 退 |
战争时期 | 领导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 | ① |
和平时期 | ② | 1788年,宪法通过,再次踏上归程 |
就任首任总统,组建联邦政府 | ③ |
材料一 (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谈起这个问题。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制宪会议参与者)詹姆斯·麦迪逊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 华盛顿在1791年第一次使用否决权,否决了国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选举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提案,理由是不合宪。……1791年2月,国会依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中关于国会有权通过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的原则,通过了建立合众国银行的法律。华盛顿在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之前,为慎重起见,向内阁成员征询建立合众国银行的“合宪性”的意见。……第二届华盛顿政府期间,有组织的派别在国会内已经公开出现……在1796年发表的离职演说中,华盛顿指出,结党营私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类的弱点……一派为了保证自己政治上的安全,必然要绝对地剥夺另一派的自由,最终导致全社会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剥夺。
——王希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材料二 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
——温斯顿·丘吉尔 [英] 《英语国家史略》1956~1958
请回答: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
——邹容《革命军》(1903年)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