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24 浏览次数:223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同呼吸,共奋斗“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
    A . 发展燃煤发电 B . 研究新能源汽车 C . 禁止焚烧秸秆 D .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 2. 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读取水的体积 C .   点燃酒精灯   D . 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 3. 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判断,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 发酵粉 B . 加碘盐 C . 食醋 D . 用作食品保护的氮气
  •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D . 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 5. 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2AgNO3═X(NO32+2Ag.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活性顺序为(   )
    A . Al>Ag>X B . Ag>X>Al C . Al>X>Ag D . X>Al>Ag
  • 6. 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 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 .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 7. 在实验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

    ②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

    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8. 下列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 2Fe2O3 B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C .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恒定律:2P+O2 P2O5 D .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和纯毛织物 B . 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含钙较多的硬水 C . 公园里大理石雕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 . 将洗涤剂滴入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震荡后静置,不分层,说明植物油可溶于水
  • 10. 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 .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 . 当乙为NaOH时,它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 .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 11.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 .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将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 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 12.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 . 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 . 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 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二、<b >非选择题</b>
  • 13.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氧分子:
    2. (2) 镁离子:
    3. (3) 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4. (4) 常见的钾肥:(任写一种).
  • 14. 化学支撑科技,化学改变生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①”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②据《苍梧晚报》报道:国内首把碳纤维小提琴由我市鹰游集团碳纤维应用研究中心研发制造,其中碳纤维属于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2. (2) “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小明的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你建议他增加(填一种);当他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你建议他饮用含的运动材料(填六大营养素之一).
    3. (3) “安全意识“在我们心中共鸣

      ①天然气或沼气(主要成分均为CH4 , 其密度小于空气)已在城乡普通入户,万一燃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及时发现漏气,可在厨房墙壁的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②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酸液溅出造成伤害,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中(填“水入酸”或“酸入水”),

      并缓慢注入,且用玻璃棒不断(填操作名称).

  • 15. “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 (1) 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 (2) 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 (3) 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 16. 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1. (1)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2. (2)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测得:①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
    3. (3)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姐同学用改进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4. (4)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 b以外,溶液的颜色有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②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是否会影响水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5. (5)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是Cu2O 和Cu; 猜想②是
    6. (6) 【拓展猜想】丁同学想利用改进后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7. (7)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