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四 /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词别是一家 / 声声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6课《声声慢》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5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绞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 . 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 . 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 . 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 . 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 .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 , 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 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 , 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 . 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 3. 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 苏轼——《念奴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 . 李清照——《声声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 . 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 , 讨论无果而终。 C . 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 . 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B . 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对词作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 C .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所学《登建康赏心亭》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均为南渡后所作。 D .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土,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 . 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 . 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 . 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 . 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语堂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文笔清雅、闲适。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B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C . 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的内容以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为主。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 . 《彷倒》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他们都是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D .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 9.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 . 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 . 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 . 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 . 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 10. 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看似豪放,实则婉约。作者以实写方式,描绘了眼前千里烟波、低沉暮霭与辽阔楚天,表达自己对前途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的感受,抒发了内心凄婉哀怨的情感。 B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道出了作者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在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与无奈。 C . 《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作者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西沉的落日与失群的哀雁的悲凉之景。这一景情结合之句颇具的暗示性,作者借此表达对南宋王朝渐衰,英雄孤独落寞的抑郁悲愤之情 D . 《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让人们看到了菊花飘零一地的深秋悲凉之景。然而飘零的何止是菊花,作者以花写人,写尽了自己遭遇不幸而憔悴不堪的内心。
二、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三、阅读题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1. (1) 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2. (2)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

    3. (3) 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

  •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练习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1) 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2) 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