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

更新时间:2019-06-14 浏览次数:30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天津)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体现的这一表现方式(    )
    A . 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 . 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 . 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 . 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 2. (2024高二下·怀柔期中)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 . B . 自然 C . D . 政治
  • 3. (2024高一下·安化月考)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 .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 .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 .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 4. (2019·全国Ⅱ卷) 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 . 文化趋于活跃 B . 政治变革加速 C . 市民阶级出现 D . 新教传播广泛
  • 5.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 .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 . 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 .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 . 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二、材料分析题
  • 6. (2019·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 7. (2019·北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

    材料二: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材料三: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思考题

    序号

    思考题

    1

    阅读阿瑟·杨(当时旅法的英国人)的游记节选,作者认为1787年君主制危机主要表现有哪些?

    2

    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旧制度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内就崩溃了?

    3

    旧制度下,贵族和教士都有哪些特权?

    4

    阅读西哀士的《什么是第三等级》节选,为什么西哀士认为贵族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阶层”,而只有第三等级才能代表整个民族?

    5

    大卫通过他的画《网球厅宣誓》想传达怎样的政治信息?

    6

    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被视为旧制度崩溃的象征?

    7

    阅读《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列表比较二者的异同。

    8

    组织关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现实性的讨论。

    9

    阅读课本中的示意图,1791年的立宪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制有什么异同?

    10

    欧洲人是如何理解和接纳法国大革命的?

    11

    你认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还有意义吗?

    12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没有像英国那样产生一个持久的立宪君主制?

    1. (1) 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2. (2) 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3. (3) ①上表中思考题具有哪些特点?并简要说明。②为“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