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束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其来源,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监生、举人;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乡约正”,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东林党人”。崇祯年间,乡绅张溥等人在江南地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复社”组织。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摘编自秦德君《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等
材料二:1540﹣1640年被称为“流动的世纪”,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乡绅阶层日益兴起。乡绅属于地主阶级,是介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大致包括骑士、缙绅与纹章乡绅三个群体。16世纪初乡绅人数约为6000,到17世纪末增长到约20000人。乡坤人数增加源于社会流动的加快。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财富增加,一大批出身非乡中家庭的新富人士集中涌现,通过努力实现了地位提升。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土地被政府没收并出售,促进了土地市场活跃,为大批新富人士通过购置土地成为乡绅地主提供了条件。国家对于新富之人积极吸纳,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1568年官方纹章院开始向新兴社会人士开放申请,引起人们追逐爵位纹章的热潮,出现了“荣誉膨胀”现象。据统计,1560﹣1639年间官方授予的新纹章数量多达3760个,而成功晋升绅士的莎士比亚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摘编自许明杰《从莎士比亚遗嘱看英国乡绅的兴起》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月18日 |
中国代表顾维钓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 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
2月28日 |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局。 |
3月31日 |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
4月6日 |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
5月2日 |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
5月4日 |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 五四运动。 |
6月3﹣7日 |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
7月6日 |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
8月 |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
9月 |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 |
9月25日 |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
1月12日 |
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
本年 |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解读全面准确,须史论结合。)
——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摘编自石斌《核时代的美国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
——摘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