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 乙 | |
A. | 稀硫酸和铜片 | 水和硝酸铵固体 |
B. |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 水和浓硫酸 |
C. | 双氧水和MnO2 | NaOH溶液和CO2 |
D. |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溶液 B。
②在白色沉淀 A 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③在无色溶液 B 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又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仅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的现象。请回答: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一重物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左侧的P点;
B.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轻质塑料袋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30.0cm;
C.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待测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轻质塑料袋中;
D.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待测石块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12.0 cm;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加入淀粉液 |
2毫升 |
2毫升 |
滴加碘液 |
2滴 |
2滴 |
加入唾液 |
?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
温度条件 |
37℃ |
?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小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的平均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球的型号 |
静止下落高度/厘米 |
地面材料 |
反弹高度/厘米 |
1 |
#7 |
120 |
木质 |
80 |
2 |
#7 |
120 |
水泥 |
90 |
3 |
#7 |
150 |
水泥 |
110 |
4 |
#6 |
120 |
木质 |
80 |
加入的试剂 |
现 象 |
结 论 |
|
方案1 |
二氧化碳 |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
A是溶液, B是另一种溶液。 |
方案2 |
碳酸钠溶液 |
。 |
|
方案3 |
试剂X |
…… |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
X:。(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②pH试纸③镁④氧化铜
⑤稀硝酸⑥氢氧化铜⑦氯化镁溶液⑧硝酸钡溶液
①解决了指针问题后,按规范步骤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乙,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连接完整。
②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要注视
的变化,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正好在变阻器的中点。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从0.2 A增大到0.25 A,而电压表示数从2.0伏开始增大。
【提出问题】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O2 ,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H2O2部分或全部分解为H2O和O2;②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分子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③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猜想A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猜想B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
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探究】
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B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
产生气泡, 木条复燃 |
猜想B符合题意 |
C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
溶液变红, 一会红色消失 |
猜想C不符合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