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三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 /◎碰撞与沟通 / 拿来主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7课《拿来主义》同步检测题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xǔ)       精(pì)       吝(lìn)      红(yīn) B . 头(kē)       热(zhì)     进(bié)   头(càn) C . (cuì)    冷(zhì)    包(bì)      虚(xuán) D . (suǐ)    冕(guàn) 如(pì)      与(jǐ)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古董      徘徊不前      仪节      并行不背 B . 摩登      发扬国光      大度      默守成规 C . 辩白      丧权辱国      辨识      磕头贺喜 D . 勃兴      勃然大怒      慰籍      概莫能外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 . 感受     依托     未免 B . 感触     依附     未免 C . 感触     依托     不免 D . 感受     依附     不免
  • 4. 下面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 . 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 , 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 . 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 . 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B .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C .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D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 6. 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 7.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A、澄辙 涯岸 企盼 云蒸霞蔚 B . B、蹒珊 苍苔 汲水 茫若无涯 C . C、莽苍 冈峦 堆垛 振耳欲聋 D . D、深潭 彩练 荡漾 浩浩荡荡
  • 8. 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 . 比喻论证 B . 对比论证 C . 类比论证 D . 举例论证
  • 9.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具有的讽刺意义正确的是(    )

    A . 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B . 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 . 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 . 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 10.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B .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C .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D .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 11. 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 . 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B . 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C . 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D . 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 12. 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些领导作决策,明明违背法律、法规,却很容易地戴上冠冕堂皇的“帽子”得以实施。 B . 大量的残羹冷炙都被专利拥有者盘剥而去,对我们的企业而言,剩下的利润也能使人胃口大开啊。  C . 因为台湾当局拒绝公布贿选人名单,岛内民众在星期四对此勃然大怒 D . 社会大环境是中小学生“礼尚往来”的主要原因,而家长的言传身教亦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 13.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③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⑤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第②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A . 借喻、借代 B . 借代、借喻 C . 借代、夸张 D . 借喻、夸张
  • 14. 读课文 《拿来主义》,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 . 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 . 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 . 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 15. 读课文《拿来主义》,分析本段文字的结构层次,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 16. 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无产阶级。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诗集、散文集 ;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 17. 《拿来主义》的第3段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他发疯而死              

  • 18. 读课文《拿来主义》,“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它们又有细别,请说说它们各指的是糟粕中的哪一部分。

    答:“鸦片”指:

    “烟枪和烟灯”指:

    “姨太太”指:

  • 19. 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抛来:

    ②抛给:

    ③送来:

  • 20. 《拿来主义》文中的“大宅子”指代 ,这里用的是 论证方法。

三、问答题
  • 21. 《拿来主义》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22. 读课文《拿来主义》,仔细研读“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批评了一味送去,又说“也不算坏事情”呢?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 (2) 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 (3) 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