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三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 /*◎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23课《秋水》同步检测题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泾jīng       涘yǐ       渚zhǚ B . 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 . 泾jīng       涘sì       渚zhǚ D . 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 . 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 . 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
  • 3. 下列加横线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旬有五日而后 B . 夫列子风而行 C . 一国者 D . 而御六气之
  • 4. 比较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列子御风行③奚知其然也②举世非之不加沮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A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 . ①和②不同,@和④相同。 C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保无疆之  休:休息 B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事物 C . 之以严刑  董:督责 D . 念高危,则思谦以自牧  冲:冲动
  • 6. 对下列两句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A .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列于对于求福的事 B .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 .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D .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 7. 对下面抗拒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 . 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即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B . ①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      ②他这样做,好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C . ①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D . 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 8.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列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斥鴳一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徙的大鹏一样。 B . 大鹏能南徙天池,但无扶摇之风也不能高飞,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也得乘风而行。大鹏、宋荣子、列子都不是“逍遥游”。 C . 如果顺着天地自然的正气,驾驭着“六气”以游于无穷的宇宙,他就没有什么依待的了。这样的人,是至人、神人、圣人。庄子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当是圣人,“圣人”比“神人”“至人”为高。 D . 庄子宣扬完全超然而神秘的境界和不要任何客观条件,不受任何客观限制的所谓“无待”的自由。
  • 9. 选出下列划线词与其它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 .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C . 顺流而行            D .  鱼虾而友麋鹿
  •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杀人者能一之   嗜:喜欢 B . 孰能之                 与:和 C . 天油然云              作:兴起 D . 其如是,孰有之    御:阻止
  • 11. 以下六句,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

    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吾非至于子之门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⑥望洋向若而叹

    A . ②④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③④⑤
  • 12. 《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

    A .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 .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 .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 . 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 13.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犬豕鸡豚者   攘:窃取 B . 至杀不人也 辜:清白 C . 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D . 多尝苦曰 甘:甜
  • 14. 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荀子
  • 15. 《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

    A . 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 . 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 . 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 . 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二、填空题
三、阅读题
  • 21.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1) 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大家觉得河伯这个人怎样?

    2. (2)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3. (3) 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4. (4) 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5. (5) “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副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