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文科综...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8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 .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 C .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 .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 2. (2021高一上·魏县期末)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 .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 .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 3.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军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

    A . “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 . 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 . 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 . 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 4. (2021高一下·成都月考)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 .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 .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 5. 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 )

    A . 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 B . 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 C . 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 D . 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
  • 6. 1903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抚上折称“湘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1905年,朱剑凡以办“家塾”之名偷办女校,为周南女校的缘起。这主要反映出清末(    )

    A . 地方守旧势力与官府勾结 B . 新政推行在地方举步维艰 C . 女学社会基础尚不广泛 D . 女权兴盛已成滚滚潮流
  • 7.

    下图所绘制的历史地图,主要特色表现在(    )

    A . 长征历史时空定位较为精准 B . 凸显了红军长征的完整线路 C . 强调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 D . 只突出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
  • 8. (2018高二下·宁夏开学考) 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

    A . 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 . 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 . 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 . 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 9. (2019高二下·鹤岗期中)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

    A . 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 . 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 .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10.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人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    )

    A . 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B . 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C . 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D . 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
  • 11. (2018高三上·永春模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

    A . 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 . 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 . 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 . 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 12. 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 C . 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 D . 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吏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鞠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救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截取图中任意一个时段,命制一个恰当的具体论题,并对其经济现象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其主要措施有:发行金圆券为本位币,收兑迅速贬值的法币;每圆法定含金量为纯金22.217公毫;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全国实行限定物价。方案公布实施后的头几周,货币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以至于逼近发行办法规定的发行限额。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认为美国不会见死不救。后来,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而发行总额改为“另以命令定之”。在接下来的1949年里,金圆券变得毫无信誉可言,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以至于民众鄙视,甚至一些地方当局也拒收,已然成了废纸。国民党领导人陈立夫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

    ——摘编自王小龙《战后苏联新卢布改革与中国金圆券改革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定都波恩。10月,阿登纳政府不惜付出承认萨尔区国际化地位的代价,加入旨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倡导用煤钢联营的方式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阿登纳政府立即接受这一史称“舒曼计划”的方案,并于次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标志着德法关系开始解冻,也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1952年5月,随着冷战的持续进行,联邦德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美、英、法三国与联邦德国签订条约,结束占领制度,联邦德国在内外政策上重获主权。

    1954年,欧美九个国家签订《巴黎协定》,批准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次年,该条约正式生效,从此联邦德国恢复了完全主权。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邦德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及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得以恢复完全主权的原因。

  •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结束后,徐继畲先后出任福建布政使、巡抚,并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事务。他利用一切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最终于1848年创作出版《瀛寰志略》十卷,书中介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该书不仅介绍了各国的地理、器物,还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等。一些士大夫们强烈攻击徐继畲,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影射抨击天朝制度,公开赞美外国元首,与西洋传教士沆瀣一气,“称颂夷人,献媚夷酋”!

    1851年,徐继畲因主张以缓和手段“驱夷”,被贬为四品京官,不久后又罢官归里。1852年,魏源增补《海国图志》为100卷,辑录了《瀛寰志略》的许多内容,1859年,日本开始一再翻印《瀛寰志略》。1865年,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担任总理衙门行走。1866年,总理衙门重印《瀛寰志略》,“中外奉为指南”。1867年,兼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推行同文馆改革计划,遭倭仁等守旧官僚阻扰而失败。康有为看《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自述读此书后“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摘编自王龙《思想先驱徐继畲被林则徐诬指“卖国”》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寰志略》的内容特点和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徐继畲个人的优秀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