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2017) /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更新时间:2016-01-13 浏览次数:9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给划线的字注音。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wǎn 

            shè

          fèi

         tuō

         qū

                yí 

     言谢绝

    想方 法 旅游 离群众 逐出境授奖 式


  • 3. 给下列加横线的多音字注音。 


  • 4. 给划线字注音。


  • 5. 给划线字注音。


  •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n

           jǐ

           sù

       tián

    情不自

    自足

    之客

    淡和谐

  • 7. 根据拼音写出本课中的词语

    比方说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jiàn dìng)会;不出席(yìng jǐng)活动(如开幕式,剪彩等。)


  • 8. 根据拼音写出本课中的词语。

    ①但我看得出,钱老对于这些(yìng chou)活动是很反感的。

    ②许多正直的美国科学家也(wú duān)地受到迫害。

    ③我不(xī han)那些外国(róng yù)头衔!


  • 9. 根据拼音写出本课中的词语。

    ①他们(pèi bèi)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把钱学森从这些(fán zá)事务中解脱出来.

    ②他恳请组织上免去他国防科委副主任的职务,还(tuī jiàn)了三位可以接班的的人。


  • 10. 解释词语

    ①应景

    ②天文数字

  • 11. 解释下列词语;

    ①老皇历

    ②严肃

  • 1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经过这次有趣的试验,我爱上生物了。 B .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C . 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D . 乡情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声。
  • 1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 . 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 .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 .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 14.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 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 , 因而十分宝贵。 B . 对于投机倒把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让它随波逐流 C . 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 . 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 15.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 . 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 . 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 .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 16.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当的一组是 (    )

    A .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作者涂元季是钱学森的秘书。 B . 《梁思成的故事》作者李辉,现代建筑学家。 C . 《克隆拔术的伦理问题》作者邱仁宗是当代学者。 D . 《我们这双手》作者恩里克 科佩里亚斯是西班牙的当代作家。
  • 17. 名著。

    《水浒传》的作者,朝代,它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


  • 18. 分析成语运用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


  • 19.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作者是钱学森的秘书。


  • 20.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仿写: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

  • 21.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后面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22. 仿写句子

    “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你或许也“仰望”过,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理解。


  • 23. 语文老师看到白芸芸同学经常看《红楼梦》后,找她谈话,想让她既能好好学习又能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假如你是王老师你将会如何劝说她接受你的建议?

二、阅读题
  • 24. 课内阅读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他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入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控制论》1958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资。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儿子,自然有权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常常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

    1. (1) 阅读所选文字,请简要概括本段所写的内容。

    2. (2) 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

  • 25. 课外阅读

    《拒绝句号》

    冯翼才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1. (1)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2)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段落是哪一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