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五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研习) /◎执子之手 /长亭送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9课《长亭送别》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9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 (huī)     席(yàn)   绣(qīn)   儿(yè) B . (chuàn)   罗(wéi)   知(shěn)  相(xié) C . 惶(qī)      眉(cù)    角(wō)   守(sī) D . (1uán)    禾(shǔ)   迟(xī)  女婿(xù)
  • 2. 下列对《长亭送别》的《滚绣球》一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 .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B .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C .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D .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达了对拆散恩爱夫妻的崔母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 3. 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 . “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 . 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 . “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 . “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和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B .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C .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D .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 5. 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句是(     )

    A .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B .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C . 意似痴,心如醉,昨霄今日,消减了小腰围 D . 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 6.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时间怎不悲啼! B . 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C . 做到见夫人科 D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 7.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 . “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 . “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 .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 . “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B . 《陈情表》《报任安书》中的“表”和“书”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体之一。其中“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书”指“书信”,《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C .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D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可以分为内篇、外篇、杂篇,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写。
  •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C . 元杂剧又叫元曲。课文精选了元曲四大家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和关汉卿《窦娥冤》的篇章。 D . 孔尚任历经十年完成了《桃花扇》,标志着中国戏曲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与洪昇一起,成了清代最负盛名的戏曲作家。
  • 10. 下列各选项中“却”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使…退,击退。) B . 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              (回头) C . 才下眉头,上心头。                            (连词,相当于“又”) D .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连词,表转折)
  •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B . 《长亭送别》中“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的诗句是乐陵一中莘莘学子为了高考而奋斗的座右铭。 C . 9月10日我们乐陵一中隆重召开了第28个教师节。教师节已成为乐陵一中每年的重要活动,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也成了我们谈论的话题。 D .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由于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顾,罔顾历史事实,强行实施所谓的“购岛”行动,引发我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
  • 12.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兰亭集序》是他的书法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 . 归有光,明朝文学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志》表达了对于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是他中进士之后的作品,艺术功底深厚。 C . 李密,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后为晋武帝征召,上《陈情表》辞谢。表是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D . 《长亭送别》选自杂剧《西厢记》,写崔、张分别的情景。杂剧是元朝出现的成熟的戏剧,重要作家有王实甫、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 1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报任安书》中说“仆以口语遭遇此祸”,此祸,是指遭受腐刑(宫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记“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是坐在东面,面朝西边,属尊位,所以有张良“西向侍”。 B . 《雷雨》选自《曹禺选集》,创作于1933年,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伦理冲突。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剧作,影响很大。 C .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李密的《陈情表》,苏轼有评价:“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是“荆公则学人之文也”,即认为此文虽为游记,却寄寓了治学、做事的道理。 D . 《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科”是表示人物的动作、表情,旦指女主角,末是男主角。
  • 14. 对下列诗句加线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 15.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长亭送别》)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 .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我的空中楼阁》) 运用拟人,寄托了作者对小屋的赞美和热爱。 C . 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不自由,毋宁死》) 运用夸张,说明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多种多样。 D . 比埃拉抬起胳膊,那精致的皮鞭就挥起在半空中,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皮鞭对伽西莫多的毒打。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三、阅读题。
  • 2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 (1) 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2. (2) 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 (3) 文章第四段中父亲懊丧地连声两声“可惜”,请问他“可惜”的是什么?

    4. (4) 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5. (5)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