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更新时间:2019-08-15 浏览次数:3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人传》中的三位精神巨人,心中也埋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例如托尔斯泰的优柔寡断,使得他一生都在受人摆布,日常琐事的牵绊,影响着他创作才华的发挥。 B .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心理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程。 C . 在塑造《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海明威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这一场景写得生动逼真。 D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静》一篇认为,许多闲人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必定要闲。
二、<b>字词书写</b>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hàn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安塞腰鼓》)

    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piāo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恐龙无处不有》)

    ③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yíng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④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zào——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登勃朗峰》)

  • 3. 补全成语。

    纷至来    流不息    目神迷    怒不可

    而至    耳欲聋    漫不心    名其实

三、<b>句子默写</b>
  • 4.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2. (2)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3. (3)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6. (6)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 (7) 杜甫的《蜀相》中“”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8. (8)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既写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又倾注着诗人的无限同情的名句是:
    9. (9)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中描写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的句子是:
四、<b>文言文阅读</b>
  • 5.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答之

    ②日光下

    ③中轩敞者

    ④不知其

    ⑤食之不能尽其

    ⑥系向牛头充炭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 , 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天,游而西,或游而东。

        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 , 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注】①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②概:原指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义为平、齐。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而飞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

      ③此将鳌之

      ④群蚁将

    2. (2) 下列每组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海运则将徙南冥/冠蓬莱而浮游沧海 B . 徙于南冥也/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 C . 真无马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D . 一食尽粟一石/游而西
    3. (3)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红 蚁 者 闻 而 悦 之 与 群 蚁 相 要 乎 海 畔 欲 观 鳌 焉。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

    5. (5) 两文除了写鲲鹏和大鳌外,【甲】文还写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乙】文还写到群蚁,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五、<b>名著阅读</b>
  • 7.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可以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角度结合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六、<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 (1) 作者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2) 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第⑤段横线处,并写出你的理由。
      A .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B .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C .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3. (3) 作者在文中写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但同时又说“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
    4. (4) 结合选文及下面的文字,说说语文老师对曹文轩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草房子》)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狗狗的胡须别乱剪

        和猫一样,狗也长着长长的胡子,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狗的胡须甚至比猫的胡须还要多。大多数人都知晓其对猫的重要意义,相比起来狗的胡须似乎没什么作用,反而和人一样只是自然的毛发生长,似乎没什么作用,难道狗的胡须真的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吗?

        我们把狗狗嘴巴旁边那些又长又硬的毛发称为:胡须,但其实它们只是狗狗“须毛系统中的一种而已。实际上,鼻子两侧、上嘴唇周围那些长长短短的“胡须”,脸颊两侧靠近颌骨的”颊须,眼睛上方的“眉须”,都属于狗狗的“须毛系统”。

        国外将狗狗的须毛(whiskers)称作“触须”(Vibrissae),因为在狗狗的世界里,这些须毛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是它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研究显示,狗狗所有来自触觉的信息中,有40%来自这些须毛!

        为什么须毛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关键就在于它们那独特的毛囊!须毛根部的毛囊就像一神经细胞大本营,每个毛囊连接着100—200个初级传入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又与至少8 种机械性感受器相连,经由神经网络直接对接大脑感知功能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刺激反馈系统”。

        这套系统的最大成就就是,每根须毛的一个最微小的振动,都会迅速而直接地传到狗狗的大脑中,瞬间激活大脑的整套分析判断系统!这些长长短短的须毛是狗狗的秘密武器!

        我们都知道狗的嗅觉是它们探索世界的主要工具,但除了嗅觉之外,须毛起了很大的作用。须毛可以感知最微弱的振动,包括空气中的气流变化,以及水中水流的变化。当气流或水流变化时,须毛就会颤动起来,继而刺激到根部毛囊里的神经细胞,大量的神经细胞就会将这些刺激信号经由复杂的神经网络迅速传回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这就是为何狗狗第一次游泳就知道要一直仰着头,保持头部在水面之上的原因——正是下巴下面的须毛感知到了水流的振动,进而判断出了水面的位置。和汽车一样,狗狗的视觉范围也有看不到的盲区,还好须毛系统可以帮助狗狗解决这一尴尬。狗狗鼻子两侧的“长胡须”可以告诉它们两侧物体的具体位置;下巴下面的须毛可以让它感知头下方有什么东西;而鼻子下面的短小的须毛则可以让狗狗知道,靠近鼻子的东西的大小、纹理。当狗狗想要知道食物或水盆距离自己的鼻子多远时,须毛会告诉它;当它们嗅闻地面时,须毛会保证它们的鼻子不至于直接杵到地面上。一些小型犬种还会利用须毛来探测洞穴的宽度,以决定是否要钻进去。

        狗狗的眉须也起着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当有外物逼近狗狗的眼睛时,首先会触到它长长的眉须,这时眉须的震动会通过“毛囊神经细胞大本营”向大脑迅速传输信息,大脑会判断“天哪,有人要戳我的眼睛”,于是会启动防御机制:闭上眼睛!最神奇的是,当你触碰狗狗的一侧眉须时,它只会闭上这一侧的眼睛,而不是同时闭上两只眼睛——这种精准的独立防御机制可是非常难得的!

        很多主人在不知道须毛作用的时候为了好看就剪掉了狗狗的胡须,很多美容师也会为了造型更加完美而修剪胡须,这会不会出大问题?

        专业兽医指出,由于须毛在狗狗触觉感知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前哨”作用,如果失去了须毛,狗狗可能会很不适应,甚至会导致空间感知能力下降。所以:千万不要再剪掉狗狗的胡须啦!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狗的须毛是它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研究显示,狗狗所有来自触觉的信息均来自这些须毛。 B . 狗狗须毛根部的每个毛囊连接着100—200个初级传入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又与8种机械性感受器相连,经由神经网络直接对接大脑感知功能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刺激反馈系统”。 C . 狗狗的眉须起着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当你触碰狗狗的一侧眉须时,它只会闭上这一侧的眼睛。 D . 如果失去了须毛,狗狗会很不适应,甚至会导致空间感知能力下降。
    2. (2)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狗狗第一次游泳就知道要仰头的原因。
    3. (3) 写出划线词在文中具体指代的意思。

      ①难道狗的胡须真的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吗?

      ②专业兽医指出,由于须毛在狗狗触觉感知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前哨作用。

    4. (4) 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地方。

      李大妈:小狗嗅来嗅去找东西,应该是嗅觉很灵吧,我们平时也会用狗鼻子来形容嗅觉灵敏的人。

七、<b>命题作文</b>
  • 10. 任选一个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题目二:《有些路,不能一个人走》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