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广丰区2017届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17-06-16 浏览次数:45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武帝(    )

    A .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 B . 颁布推恩令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强化监察制度
  •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许多王朝进行了创新,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 . 西周——宗法制 B . 秦朝——郡县制 C . 元朝——行省制 D .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 3.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的(    )历程。

    A .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民主化 C . 近代化 D . 推翻三座大山
  • 4. 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北平,“每一个春天总要重新发现一次战争的阴霾的”。可是1937的春天,“一种稀有的平静空气”弥漫于中日之间。1937年5月,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从华北出发到日本,临行前,那位后来曾担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著名的中国通欧文·拉铁摩尔,有些忧心忡忡地对贝特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大概也没有想到,两个月后,他的预言竟然成了现实。下面对这个预言成了现实理解正确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国共由对抗走向了联合 C .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D . 八一三事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5.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由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完成了孙中山先生为完成的事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 B . 1935年遵义会议,是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 6.

    下面这张邮票是为了纪念我国在某个历史事件取得伟大成就而设计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成就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意义是(    )

    A . 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 .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 7. 20世纪80年代,一位去南方的打工的广丰人给家里写信,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 . 上海 B . 宁波 C . 厦门 D . 深圳
  • 8.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下列属于海洋文明的有(    )

    A . 古埃及 B . 古印度 C . 古希腊 D . 古巴比伦
  • 9. 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那么新航路的开辟的最大意义是( )

    A . 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 使欧洲殖民者走上殖民道路,积累了原始资本 C . 亚非拉国家开始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10.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由此可见十月革命的任务是(    )

    A . 推翻沙皇统治 B .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11.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据材料分析(    )

    A . 美英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B . 美中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C . 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D . 美苏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 12. 当今世界是这样一种状态--超级大国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现在,对美国的四大功能,中、俄、欧盟三方合力尚未实现一半程度的替代,因此,对很多方面而言,不是有无充分话语权的问题,而根本就是有无话语权的问题,只不过美国近年来自乱重重,自我束缚,使得各方的话语权看似有所提升而已。在未来,世界走向制衡的关键在于中俄的崛起,但其时间仍需待至近本世纪中叶,因此,现在所谓多极化的提法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制乱美国的方法。世界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 . 科技水平 B . 国际地位 C . 经济实力 D . 军事力量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16. “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二:新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舞台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派遣海军赴索马里护航、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海地、南苏丹等维和行动等外交活动。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凡尔赛主导的“调停人”有哪些国家?“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是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2. (2) 材料二促使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力量是?用史实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世界主流民意的支持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1. (1) 材料一出现“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民报》发刊词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於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1925年孙中山遗训

    材料二: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信中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材料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

    请回答:

    1. (1) 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驱除鞑虏”的含义是什么?从孙中山遗训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孙中山“驱除鞑虏”重新解析的含义又是什么?重新解析后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孙中山遗训的“促其实现”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创新性理论成果是什么?

    3. (3) 邓小平的说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在沿海地区最早的试验是?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

    4. (4)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任举一个方面)。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