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2016) /第二单元 童年记事 /六 月迹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2-21 浏览次数:5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yè)  相(qiè)  刻骨心(mínɡ) B . 皇(xī)  词(yù)     重蹈覆(zhé) C . 凿(ruì)  若(tǎnɡ) 泗横流(tì) D . 犊(shì)  灰(jìn)   气吞牛(dòu)
  • 2. 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是(   )

    我们都面面相qù________了,倏________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niǎo  niǎo________,到了头发________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________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A . 觑 shū 袅袅 shāo yǎnɡ yanɡ B . 觑  yōu  袅袅  shāo yǎnɡ yanɡ C . 去  shū 袅袅 shāo yǎnɡ yanɡ D . 觑 shū 鸟鸟 shāo yǎnɡ yanɡ
  • 3.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 .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C . 西湖胜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白堤和苏堤。 D .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污染程度小了,达到了文明社会所需要的宜居环境的总体要求,那么我们还会对这突如其来的雾霾天气大惊小怪吗?
  • 4. 选词填空全部正确的是(   )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________(新鲜、新奇),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________(缓缓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________(升、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④________(好、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A . a新奇  b款款地  c爬     c妙 B . a新鲜 b款款地  c爬     d妙 C . a新鲜  b缓缓地   c爬     d妙 D . a新鲜 b款款地    c升      d妙
  • 5. 下列句中各有两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是(  )

    ①月亮还在竹莲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终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②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A . 莲——帘   圆——园 B . 迹——际    镜——境 C . 按——安    莲——帘 D . 映——印    迹——际
  • 6. 下列句子词语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一辈子都在(   )——(   )中(   ),唯有(   )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A . 高潮   低潮    沉浮    庸碌 B . 低潮   高潮    升腾    庸碌 C . 高潮   低潮    沉浮    庸俗 D . 高潮   低潮    沉浮    平凡
  • 7. 下列各组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 .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 .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 .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 8. 下面都是咏月的诗词名句,在空格处填所缺的诗句、作者或出处。有误的是(   )

    ①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②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江天二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_____________》)

    ④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 . 对影成三人。 B . 海上生明月。 C . 《春江花月夜》 D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李白
  • 9. 巧联妙对。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

    A . 半入江风半入云 B . 一味清凉上月时 C . 二分明月万梅花 D . 三月细雨春妩媚
  • 10. 下列对课文《月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中月迹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B . 文中孩子们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作者的用意是表明孩子们渴望得到月亮的奋斗争取精神,也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 C . 面对孩子们的争论,奶奶端来甜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每杯酒里也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奶奶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月亮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希望,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 D . 文章中月亮象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人们不用争取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像月亮一样,你不去争取,但它仍然属于每一个人。
  • 11.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应坚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①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③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④从实际情况出发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④②③① D . ②④①③
  •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5年来,植树造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B .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C . 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D . 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
  • 1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近几年来,扬州对古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古运河风光带。 B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C . 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了。 D . 为了面子,不少孩子在外一掷千金;而为了孩子,一些家长在家“一切从简”。
  • 1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进一步减少因为年龄,性别和资历的差别造成的不平等,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的环境。 B . 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应该支持呢?还是应该批判呢? C . 少数国家出于加强本国军备等动机,在国际社会大肆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D . 中关村企业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踏步迈进。
二、填空题
  • 15. 请选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反问 

    ①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②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

    ③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拄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似乎一根根筋骨都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

    ④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 16. 《月迹》的作者是,原名代作家,(地名)人。

  • 17. 贾平凹的《月迹》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个部分围绕“寻月”写了四个部分。

  • 18. 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语段。

    当你生病在床上无法上学,同学们送来了鲜花和问候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欣慰。 ——因为感受友情是一种快乐。

    当你为希望小学捐了两元钱,为灾区的学生捐出几本书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充实。 ——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仿写:

  • 19. 《月迹》这篇课文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

    动态: 。静态:。                                           

  • 20. 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一个。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三、阅读理解
  • 2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 (1) 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 (2) 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3. (3) 作者描写月亮是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事物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2.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

    2. (2) 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