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 /第六组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1-20 浏览次数:8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根据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jī

    hùn

       xū

    màn


    妙 

    zá 

    chàn

      jí

    bào

       lì




  • 2. 我是拼音小能手

    luò shān jī

    hùn luàn 

    xī rì 

    jí bù

    bào zhà 



  • 3. 找出下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冲向(chòng xiòng  )   废墟(fèi xū  ) B . 漆黑(qī hēi  )        挖掘(wā jué   ) C . 瓦砾(wǎ shuò )        难过(nán  guò ) D . 疾步(jí bù  )         爆炸(bào zhā   )
  • 4. 多音字组词。

    混:hùn、hún

    血:xuè、xiě

    角:jiǎo、jué

    辟:pì、bì 

  • 5. 写出近义词。

    安顿—        坚定— 

    疾步—        昔日—

  • 6. 写出反义词。

    漆黑—       坚定—   

    绝望—       昔日—

  • 7. 给下列字组词。

      虚   埋   屈

      墟  理   掘

      辟  甚  振

      僻  堪   震

  • 8. 查字典填空。

    ①“疾”字的部首是,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疾病;B.痛恨;C.急速。“疾步”中的“疾” 应取第解释;“疾步”的意思是:

    ②“绝”字用音序查先查字母,在字典的解释有:A.断绝;B.穷尽,完全没有了;C.绝对;D.极,最。“绝望”的“绝”应取的解释是:

    ③“昔”字用音序查,字母是,部首是,“昔日”的意思是

  • 9. 搭配题。

    态度                       A.坚定

    悲痛的                     B.琴声

    性格                       C.坚决

    悲惨的                     D.故事

    身体                       E.坚毅

    悲壮的                     F.心情

    立场                       G.坚实

    悲凉的                     H.生活

  • 10. 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A疑问句;B反问句;C感叹句;D陈述句

    ①“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②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③“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1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坚决          坚定

    ①他想起对儿子说的话,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②小明认识了错误,改正。

    震撼        振动

    ③人们为这惊心动魄的事实而

    ④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 ​。

  • 12. 我给句子排排队。

    我便到小水湾去钓鱼。

    到了干旱的季节,小河就断流了,形成了一片片的小水湾。

    小水湾里的鱼可多啦,柳条鱼、麦穗鱼、还有红尾巴的鲤鱼。

    鱼很爱咬钩,我那浸在水中的网兜里的鱼越来越多。

    我们村外有条河。

  • 13. 选择正确的解释。

    混: A.掺杂在一起     B.苟且度过   C.蒙混  D.胡乱。

    ①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

    ②你不努力学习,就是混日子。

    ③这次卫生检查,你又混过去了。

    ④你不要混出主意。

    疾:A.病,身体不舒适  B.恨    C.快,迅速   D.疼痛。

    ⑤他知道儿子的教室,便疾步走到那里。

    ⑥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疾苦。

    ⑦他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 14. 用“坚”字组词,然后用恰当的的词语填空。

    ①爸爸生病了,但仍然工作。

    ②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③王明在跑步时摔倒了,但他很没有流一滴眼泪。

  • 15. 下面的四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你是来帮助我的。

    ②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呢?

    ③你难道不是来帮助我的吗?

    ④你不是来帮助我的。

    A . ①和② B . ③和④ C . ①和③ D . ①和④
  • 16. 按要求写成语。

    ①最短的季节。

    ②最难做的饭。

    ③最遥远的地方。

    ④最荒凉的地方。

    ⑤最有学问的人。  

  • 17. 缩写句子。

    ①这位父亲的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

    ②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③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18.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分别表现在那里?

    ①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

    ②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

二、阅读题
  • 19. 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填空:

    1. (1) 他满脸,双眼,衣服,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2. (2) 不断有孩子的父母地赶过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地离开了。其中说明了父母的难过,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3. (3)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 20. 课外阅读。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家。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怪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   香气袭人——


    2. (2) 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②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③“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什么? 


    3. (3) 作者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4. (4) 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 2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什么比语言更重要的了。法国作家都德有一句名言:“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一则萨尔瓦多谚语说:“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神圣、庄严、崇高和纯洁。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广告人,以成语——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语言实践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汉语言之奇葩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具有的知名度,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此获得效益。例如“咳”不容缓,坚持不“泻”,“鳖”来无恙,“骑”乐无穷,默默无“蚊”……是对汉字艺术的自我贬损和破坏。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时,更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

    1. (1) 短文用哪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

    2. (2) 法国每年都举办,是为了

    3. (3) 请将短文中的“广告成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