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学问和智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2-29 浏览次数:3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面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乡》记录了鲁迅先生回乡搬家的心路历程,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与破产的景象。 B .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茶馆》是他另一部杰出的小说。 C .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出身卑微,司马迁却将他记入历史,并且纳入专门记录诸侯之事的“世家”,体现了作者一种进步的历史观。 D . 《 学问和智慧》通过精辟的论说、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对比,告诉读者:我们固然需要智慧,但学问尤其重要。
  • 2. 下列文段出自《学问和智慧》,其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②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③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④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⑤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⑥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A . ②①③⑤④⑥ B . ④①③⑥⑤② C . ②①③⑥④⑤ D . ④①③②⑤⑥
  • 3. 结合文意,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看不见的指挥棒:指隐形的用于指挥乐曲协调演奏的小棒。(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B . 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只有桂林山水。(杨朔《画山绣水》)泛滥:突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之多,带有赞叹之情。 C .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鲁迅《故乡》)崇拜偶像:指闰土不切实际盲目崇拜那些神灵。 D .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罗家伦《学问与智慧》)放射性:指“智慧”能影响“知识”,使“知识”由死变活,由书本到运用。
  • 4.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 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B . 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追悔莫及。 C .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 , 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 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狡诈者         学问,愚鲁者         学问,聪明者则          学问。

    A . 轻鄙   运用   羡慕 B . 羡慕    轻鄙     运用 C . 轻鄙   羡慕   运用 D . 运用    轻鄙     羡慕
  • 6.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依次填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知识,使自己______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

    A . 吸收    学识    创造性 B . 汲取    学问    创造 C . 吸收    学问    创造性 D . 汲取    学识    创意
  •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 .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 .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 瞬起瞬灭的。 D . 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 8.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英国一名专家援引最新证据提出中国明朝率领船队远航的郑和是历史上比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探险者的惊人学说。

    A . 郑和比西方航海家更早发现新大陆。 B . 英国专家援引证据提出学说。 C . 郑和是探险者。 D . 英国专家提出哥伦布是探险者。
  • 9.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qiǎo rán)倒下。 B .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liáo kuò)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C .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jué jiàng)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D . 千钧一发时,他震聋发聩(zhèn lòng fā kuì),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
  • 10.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了        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

    ②阿Q这个艺术形象,_________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 . 构建  表现  品尝 B . 建设  体现  品评 C . 构建  体现  品尝 D . 建设  表现  品评
  • 1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家庭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遂过家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来体现,起到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B . 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人们急于了解“一带一路”是短期的构想还是长远的政策? C .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 D .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 12. 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①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②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

    ③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④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

    ⑤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

    ⑥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A . ①⑤⑥④②③ B . ①⑤⑥③④② C . ⑤⑥①④②③ D . ⑤⑥①②③④   
  • 13. 找出短语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 . 前程远大 B . 中国梦想 C . 全神贯注 D . 色彩缤纷
  • 14. (2017八下·夏津月考)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B . 《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C .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D . 普希金,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称,代表作《致大海》《春天的旋律》《自由颂》。
  • 1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 .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 .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 瞬起瞬灭的。 D . 做学问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二、填空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 21.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①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 , 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④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原文有删改)   

    1. (1) 文中第①段“有学问的笨伯”具体指哪一类人?

    2.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其作用。

    3. (3) 第③段中加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4. (4) 结合本文观点,联系以下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问和智慧”。

      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节选自季羡林《成功》)                                                

四、名著阅读。
  • 22.     我记得很清楚,在有一天我和国王的谈话中,我曾偶然提到,关于统治这门学问,我们写过几千本书。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反而使他非常鄙视我们的智慧。他表示,不论是君王还是大臣,心里每一点神秘、精巧和阴谋都令他厌恶、瞧不起。因为他那里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敌国,所以他不懂我说的国家机密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把治理国家的知识的范围划得很小,那不外乎是些常识和理智,正义和仁慈,从速判决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其他不值一提的一些简单事项。他还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谁能使原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重大。

    1. (1) 以上文字出自(作者)的(书名),主要写的是主人公游历的经历。

    2. (2) 这段文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