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频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当现视野哙 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判断的理由是。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
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 , 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 , 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一表:
液体种类 | 液体1 | 液体种类 | 液体2 | ||||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实验次数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液柱高度(h1/cm) | 10 | 20 | 30 | 液柱高度(h2/cm) | 10 | 20 | 50 |
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 | 99 | 97 | 95 | 左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 | 100 | 99 | 98 |
某兴趣小组用二节新干电池,规格为“1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测导体电阻。请分析回答:
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据图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a.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b.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a.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b.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c.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图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中国商飞C919 | |
最大载重 | 77.3吨 |
巡航速度 | 0.78-0.8马赫(相当于954km/h到980km/h) |
巡航高度 | 12100米 |
最长航程 | 5555公里 |
最多座椅数 | 190个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 反应后 | |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
95 | 65 | 140.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净化器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下图是某四层塔式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图。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 | 某某空气净化器 | ||||||
额定电压 | 220V~50Hz | ||||||
工作档位 | 待机 | 1档 | 2档 | 3档 | 4档 | 5档 | 6档 |
功率(W) | 0.9 | 23 | 44 | 75 | 103 | 123 | 148 |
净化空气量(m3/h) | — | 120 | 240 | 360 | 500 | 610 | 760 |
噪音(dB)/声压级 | — | 23 | 32 | 39 | 47 | 49 | 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 , 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