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日知录》三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日知录〉三...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8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而其中小有漏                     舛:差错。 B . 多一篇之矣                              损:损失。 C . 士当以识为先                            器:器量。 D . 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后生            奖:奖励。
  • 2.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马牛而襟裾 B . 然则以文人于世 C . 焉足 D . 摭我而不实我实
  • 3.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B . 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C .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D . 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
  •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不可绝于天地间者 ②乐道人善也 ③多一篇,多一篇益矣 ④其必古人所未及就 ⑤后世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⑥何文人多也

    A . ①④⑥/②③/⑤ B . ①④/②③/⑥⑤ C . ①②④/③⑥/⑤ D . ①④/③⑤/②⑥
  • 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与例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A .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B . 一号为文人,无足 C . 孤舟之嫠妇 D . 称帝喾,道齐桓
  • 6.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霜叶红于二月花 B . 有益于将来 C .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7. 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强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 B . 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 C . 引宋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 D . 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继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
  • 8. 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宋以下 , 何文人之多也    以下:以来,以后。 B . 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识:器量与见识。 C . 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            提奖:提拔奖励。 D . 谓文章止于润身                             润身:粉饰自己。
  • 9.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有不识经术,②则必摄缄縢、 B . ①士当器识为先,②倒戟御公徒 C . ①摭我华不实我实,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 . ①未尝文章,惟谈吏事,②方急时,不召下兵
  • 10. 下列对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 B .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 C .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 D .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说话做事诬陷人,何能希望多名誉。
  • 1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弃礼义,捐廉耻        捐:丢弃。 B .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招来、使……来。 C . 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推崇,重视。 D . 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一概。
  •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国灭亡,②度我至军中,公 B . ①国家有不亡者乎,②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 . ①使马如羊,不入厩,②农人告余春及 D . ①有不始贪求者哉,②冰,水为之,而寒
  • 13.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称帝喾,道齐桓 B .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 . 马牛而襟裾 D . 范增数项王
  • 14. 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B .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C .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D .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 15.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辍耕陇上 B . 于由动静时得之 C . 吾欲南海 D . 故吾国文学中
二、填空题
  • 16. 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有“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论述。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论述归纳成八个字:

    。” 

  • 17.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乐道人之善也。

  • 19. 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

  • 20. 顾炎武(1613—1682),(朝代)思想家、文学家。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人称。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加“”反对宦官擅权的斗争。一生严于律己,操行卓越,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顾炎武著作,有《亭林诗文集》、、《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 21. 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描写了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范增无奈的心情。

三、阅读题
  • 2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著书之难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1. (1) 翻译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2. (2) 翻译今与足下开生今世。

    3. (3)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自审”是宾语前置,要翻译成“考虑(或审视)自己”。“让”意为“推让”。(2)“足下”是敬称,译为“您”。“并”译为“共同、一起”。(3)“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而“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例如《汉书·扬雄传》中,就有“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句子。“不吾知”是一宾语前置句,要调整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 23. 阅读下面文段,解答后面小题

                                       著书之难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1. (1) 《著书之难》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 (2) 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什么现象?

  • 2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 (1) 翻译: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 (2) 文中哪个字可以看出秦王是有意侮辱赵王?

    3. (3) 根据上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 2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上面文段有哪些经世致用的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