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二单元 /姑苏菜艺(陆文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二单元《姑苏菜艺》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7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ɡōnɡ)  安土迁(zhònɡ)        商(fǔ)              花团锦(cù) B . 临(lì)           大放词(jué)            制(xié)             头耷脑(yān) C . 弱(nuò)      年高德(shào)          两(qī)             人心脾(qìn) D . 然(jù)        精神抖(sǒu)            陷(tā)               一柱天(qínɡ)
  •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曹雪芹晚年在西山白家幢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始终无力付梓印刷。 B .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是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臂,手指就会被染做蓝色。 C .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在北固山上,极目江天,喟然长叹。 D . “心在天上,身老沧州”,濛濛细雨中,陆游骑着瘦削的毛驴,辞别剑阁,踏上了东归路。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天河一号”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中“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重大成果。 B . 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不断蔓延,我们必须对学校、易感人群、人口稠密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做好防疫监控工作。 C . 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盈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 . 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老板称这里为“私塾”。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一名街”,长约七里,“七里山塘”由此得名。入夜漫步七里山塘,                                                            。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把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地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

    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

    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

    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

    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

    A . ③①⑤⑦④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④⑤③①② D . ②④⑤③①
  • 5.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校同学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 , 不到一个月,就捐出了近万元。 B . 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达到了2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 . 孤树不成林 , 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才真正进入了发展的良好轨道。 D . 世界上大凡秀色可餐的城市,不少是傍水而建的,这座一派江南情调的“高原姑苏”——古城丽江,一身的风韵就是一个“水”字!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B .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C . 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水情分析指出,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来水量严重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因素所造成的,与三峡工程蓄水无直接关系。 D . 金钱可以让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也可以让人利令智昏,走上犯罪的道路。
  •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决战还未打响,英格兰、德国球迷闹事的坏消息已不断传出,种种不祥之兆使赛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进一步升温。 B . 《姑苏繁华图》画面纷繁复杂,但在绣女们的巧手下,即使是一根船篙、一缕水波都被绣得精妙逼真,同原作如出一辙 C . 由于情况紧急,我国外交部改弦更辙 , 及时调整了撤侨计划,决定由我国自己派船只前往撤离侨民。 D . 由于教育收费政策的放开,高中阶段教育收费标准不断提高,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众望而生畏
  • 8.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你是学水利的,又不懂园艺,不要总是对园艺师指手画脚 B . 张明对这件事的处理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 . 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 , 被戏封为“模仿帝”。 D . 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犹豫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 B . 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 . 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 . 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就注定会被淘汰。
  •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      考:刑讯 B .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狱      按:按照 C . 帝感悟,即许                       报:批复 D . 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1. 李白《行路难》可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是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也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但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却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 12. 李白《行路难》一诗的主旨句是:

  • 13. 李白《行路难》写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

  • 14. 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 15. 《春望》一诗中用拟人手法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忧时伤经乱,忧国思家的感情)的句子是:

  • 16. 《春望》一诗中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 17.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 18.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 1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

    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20. 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济世情怀。(请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

三、阅读题。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雪   画

    王海椿

    兖州城外农庄有个书生叫柳应寒。柳应寒家贫,仕途又颇不得意。自恃画得一手好画,却无人赏识。常自怨自叹,恨无知音。

    一日,他歇息田垄,迎面走来个书生,长得白白净净,眉含英气。书生见他满面忧郁,便坐下和他攀谈。柳应寒向书生诉说功名不就的苦恼,书生好言相劝,句句都说在他心坎上。知己难求,他遂邀书生到寒舍小坐。

    柳应寒弄了两个小菜,欲去买酒,书生说不用了,从腰间摸出一个葫芦,斟起酒来,顿时香气扑鼻,令人生津。应寒从没喝过如此佳酿,遂开怀畅饮。席间得知书生姓白名如雪,生于富豪之家,因不忍家父严管,负气离家。

    应寒说:“为兄若不嫌我家贫寒,就此住下如何?”

    白如雪说:“好。”

    两人畅饮之时,门外飘起雪花。

    白如雪赞:“好雪!”便磨墨展纸,画了几幅松、竹、梅图。运笔之时,应寒已知书生功底非同小可,泼墨大胆,非常人所为。可如雪搁笔之后,应寒看来看去总觉得几幅画少了一种气韵。在他愣神之时,白如雪已跨出门外,从雪地抓了个雪团回来,放到白瓷碗中,用口一呵,顷刻,雪团融化成水。白如雪净了笔,蘸上雪水,在画上圈圈点点、任意挥洒,几幅画上立时雪花片片,静中有动。雪梅、雪松、雪竹,顿时有了神韵。“真是神来之笔、神来之笔!为兄莫非神人也。”柳应寒赞叹。白如雪说:“这有何难,你也能画。只不过你平时不知个中诀窍罢了。”便叫应寒试试,应寒将信将疑,摸过纸笔,效仿起来,果真不假,清水落到纸上便成了飞雪。

    翌日,白如雪嘱柳应寒将画皆以他的名义拿去卖。柳应寒说:“这样不妥吧?”如雪道:“我只求活得逍遥自在,名利于我无用,而你需摆脱眼下处境。”应寒也就不再推辞,他来到集市,将画悬于一店铺壁,顷时就围拢了许多人,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应寒得了好些银两,很是欣喜。便又买了好酒好菜,回家和如雪畅饮起来。之后,他乘着酒兴又作了好多雪景图,如雪也在一旁连连赞好。

    他将画拿到集市,又被人抢购一空。

    此后,两人常在一起交流画艺,柳应寒大有长进,很快就和白如雪齐肩了。

    柳应寒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他的雪景画一时被商贾名流争相收藏。

    钦差大臣李相亭巡视兖州,闻应寒画名,特意召见。柳应寒当场表演画艺,所画《雪荷》,甚得李相亭赏识。古人画荷,要么是夏日艳荷,要么是秋日残荷,他却画冬日之荷。冬荷也是残荷,可他笔下之荷,泼墨淋漓酣畅,深浅层次皆以用墨浓淡分之。荷叶虽萎,衬以雪景,并无丝毫萧条败落之气。莲梗裹雪,更显荷之冰清玉洁。整个画面只有黑白二色,一方朱印又使画面免去冷清压抑之感,生动异常。得知他仍无功名,李相亭便封他一个小官,在县衙混口饭吃。

    得知此讯,白如雪也甚是为他高兴。

    后来,兖州县令擢升,得李相亭引荐,柳应寒被封为一县之主。

    当上县令后,柳应寒就很少回去和白如雪叙谈了,只是时常托人捎些银子回去。

    一天,一个衙役跑到大堂,对柳应寒说:“大人,有一人在街头卖画,全是仿你的画风,有损大人声誉,请查访。”

    柳应寒从官轿下来,发现卖画者竟是白如雪。他说:“哎呀,原是白兄,缺钱花向我说一声不就行了,何苦出来卖画呢?”

    白如雪道:“我卖画又不是为钱,只是找个乐儿。”

    柳应寒叫他快收了画摊,跟他到县衙叙叙,白如雪怎么也不应。柳应寒很是不悦,只好打道回府。一连几日,白如雪都来县城卖画。

    这天,来了几个衙役,二话不说将白如雪的画摊踢翻了,说他冒仿县太爷手笔,骗取钱财,不容白如雪分辩,就将白如雪绑了押回县衙,打进监狱。

    不几日,兖州降了一场大雪。柳应寒在府上独自畅饮,乘着酒兴,作了一幅瑞雪丰年图:座座村落,尽披银装,柴门红灯,玉树雪墙,一片祥和之气,隐喻皇恩浩荡,恩泽山河。柳应寒摇头晃脑自我欣赏一番,甚是满意,当下差人冒雪送往京城,希望得到皇上赏识。

    皇上听说兖州县令画界名流柳应寒雪天送来雪画,很是高兴。可待他展开画轴,不禁气得胡须直抖。原来,此画哪有什么雪景,却见幢幢茅舍,腐草凄凄,秃树枯枝,显得万般荒凉。分明是讥讽当今皇上昏庸无能。

    是日,柳应寒正在备案,忽觉脖子一阵冰凉,他觉得好生蹊跷。一抬头,满堂飘着雪花。再细看,雪花却是从他所作的几幅雪画上飘落,顷刻之间,几幅画上的雪已然落尽,萧索之气令他不寒而栗!蓦地,他想起自己献给皇上的那幅瑞雪图,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选自《微型小说》)

    1. (1) 请从柳应寒人生的不同阶段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

    2. (2) 请试着拟写一副对联来概括小说情节发展。

    3. (3)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来谈一谈你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认识。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姑苏看水

                                      张 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 (1) 第一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句子的含意。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4. (4) 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四、古诗文阅读。
  • 23.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 (1) 前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 (2) 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草稿之理。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二)李颀贻张旭诗曰:“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此用毕卓语。既持蟹螯,又执《丹经》,岂命人举杯耶?盖偶然写兴以害意尔。贾岛《望山》诗曰:“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然好山非近一家,何必择邻哉?此亦写兴害意,与颀同病也。

    1. (1) 两则诗话指出的都是诗歌创作中的什么问题?(用原文语言)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 (2) 诗词讲究“炼字”,往往“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请另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诗词中某一字的的艺术效果。

  •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

    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

    【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