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六第八单元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1-26 浏览次数:7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题
  • 1. 产生于清代中叶,流传至今影响不衰的中国戏曲艺术是(   )

    A . 昆曲 B . 杂剧 C . 京剧 D . 话剧
  • 2.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是(  )

    A . 昆曲 B . 水墨画 C . 四合院 D . 哥特式建筑
  • 3. 联合国第一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是(   )


    A . 京剧 B . 黄梅戏 C . 昆曲 D . 扬剧
  • 4. 京剧是吸收了下列哪些剧种融合而成的(   )

    ①徽剧    ②汉剧    ③昆曲      ④梆子腔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 5.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    )


    A . B . C . D .
  • 6. 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其戏剧结构为(    )


    A . “合——离——合,双线交叉” B . “离——合——离,双线交叉”  C . “合——离——合,双线平行” D . “离——合——离,双线平行”
  • 7. 昆曲在演出的时候,其中的“末”这一脚色需要(   )


    A . 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 . 唱腔粗直,动作孔武 C . 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 . 口齿清楚伶俐
  • 8. 昆曲江河日下开始于(   )


    A . 清朝前期 B . 清朝中叶 C . 清朝晚期 D . 民国年间
  • 9. 以下各个戏曲名家中,不是昆曲艺术家的是(     )


    A . 韩世昌 B . 白云生 C . 侯永奎 D . 谭鑫培
  • 10.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所述的是哪一种戏曲(   )


    A . 南戏 B . 杂剧 C . 京剧 D . 昆曲
  • 11.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 .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 .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12.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剧种是(   )

    A . 傩戏 B . 元杂剧 C . 京剧 D . 粤剧
  • 13. 《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  )


    A . 傩戏 B . 南戏 C . 杂剧 D . 昆曲
  • 14. 2010年9月28日晚,苏州昆曲会所正式开幕,张继青、汪世瑜、蔡正仁三位当今昆曲大师出席了昆曲会所开业并观赏了实景版的《牡丹亭》——“游园惊梦”。现场他们以清唱的形式演唱了各自的经典曲目,成为“游园惊梦”昆曲会所的第一个经典雅集。昆曲是(   )

    ①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5. 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体现了文化活动中(  )


    A .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 .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C .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 16.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 B . 传统名剧的再现 C . 舆论的大力宣传 D . 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
  • 17. 下列对昆曲文化真正的载体在文化象征体系里缺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演出文化长期处于评价系统中最弱势低级的一端。 B . 统治者对戏曲演出文化往往取“恩威并施”的矛盾态度。 C . 演员、观众、剧场、剧目往往成为政治力量威权打击的对象。 D . 从事昆曲职业的艺人和伶人们往往是被丑化被侮辱的形象。
  • 18. 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以下四个文化遗产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形式不同(    )


    A . 北京故宫 B . 昆曲 C . 秦始皇兵马俑 D . 大熊猫
  • 20. 要保护和发展昆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①人才匮乏       ②资金短缺       ③剧场不足        ④昆曲改革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材料二  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 (2) 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摘编自《昆曲与与浙江》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摘自《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二  当许多国家级的贵宾来我国访问,我们用于招待贵宾的民族式的文化大餐少不了的是京剧这道名菜。

    材料三  每年北京的涉外演出(含港、澳、台)超过2 000场,最高时达6 000多场,但是京剧每年的演出场只能维持200多场。

    材料四  2002年,中国京剧院大胆尝试,将西方交响乐的元素渗入传统京剧,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戏剧的成就。

    2. (2) 根据材料指出京剧的地位及京剧的形成。

    3. (3) 京剧的发展现状如何?你认为有何拯救措施?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 (1) 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 2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昆曲源自苏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传,万历、嘉靖年间达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乐、表演、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乐、舞蹈、唱词方面均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戏曲都借鉴昆曲的形式,吸取养分,说昆曲是百戏之王、百戏之师,丝毫不为过。正是由于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19个项目位居榜首。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明代高雅的士大夫阶层给与昆曲强有力的文化底蕴支撑。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作品多为丈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而地方戏虽然不如昆曲高雅,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极受人民群众欢迎。虽然建国后我国也成立了昆剧院对昆曲继承发展,但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当今昆曲在我国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保护传承发扬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昆曲阳春白雪的表现形式,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保护、发展这一濒危的传统文化,是一项很迫切的课题。请回答: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昆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

    2. (2) 昆曲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

    3. (3) 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与地方戏争雄中趋向衰败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你如何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为当务之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