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1-26 浏览次数:2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下图反映的事件的历史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 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D .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2. 中国下列改革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在农村开始税费改革

    ③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④扩大企业自主权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②③
  • 3. 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材料反映了(    )
    A . 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 . 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 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    )

    ①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④
  • 5.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6. 下列言论不符合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 )

    A . 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B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C . 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涉及不到政治稳定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 7.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 . 我国“三步走”战略已经完全实现 C . 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更高水平阶段 D . 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   
  • 8.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 . 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 .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 .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9.

    出现下图所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10.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地说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 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 . 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 .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  D .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形成
  • 1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 . 制度创新 B . 武力掠夺 C . 民主强国 D . 和平崛起
  • 12.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 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 .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 . 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 14.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 . 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 . 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 1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

    A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 17. 江苏江阴市的华西村,改革开放后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现在华西集团已拥有全资企业40家,控股企业7家,参股企业10家,形成铝型材、铜型   材、钢材、带管、化工、毛纺等六大生产系列,华西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C . 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 18. 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是 (  )
    A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B . 村民自治的产生 C .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 十二大提出著名的“三步走”战略
  • 19. 经过多年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走向民主模式。反映这一模式的制度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村民自治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 ①②④ B .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0.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发展到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 )

    A . 国家制度的不断变化 B . 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 C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 .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 (2) 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成果?为什么?
    3. (3)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 (1) “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右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

    3. (3) 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

    4. (4) 依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 23. 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多,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24.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材料二、三均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1月5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
    3. (3) 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如是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请回答:

    1. (1) 全部免征农业税有何意义?
    2. (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