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6-01-04 浏览次数:38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商鞅变法前秦国与东方六国相比,落后的表现不包括(  )

    A . 农业落后 B . 文化落后 C . 社会风习落后 D . 军事上落后
  • 2. 商鞅变法前,秦国举行的一次宫廷会议上,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 . 阐明了变法的指导思想 B . 强调变法可取得很大成效 C .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 . 反对变法
  • 3.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②当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③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4.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 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 . 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 . 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 . 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 5.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 .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 6.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 .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 .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 .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 7.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8.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 .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 . 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 .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 9.

    观察下图,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 . 商鞅为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 . 商鞅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 . 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 . 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 10.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重大的一项是(  )

    A . 奖励耕战 B . 建立县制 C . 废井田,开阡陌 D . 抑制商人
  • 11.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奖励军功 B . 为田开阡陌封疆 C . 什伍连坐 D . 统一度量衡
  • 12. 以下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的叙述,直接变革了当时旧的生产关系的是(  )

    A . 徙木立信 B . 铜方升 C . 奖励耕织 D . 废井田,开阡陌
  • 1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是也。’”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 . 遵循先代旧制 B . 因时进行变革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强化专制统治
  • 14. 《战国策·秦策一》中:“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 . 没落贵族 B . 立功将士 C . 新兴地主 D . 富裕农民
  • 15.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商鞅这一规定(  )

    A . 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 . 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C . 目的是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 D . 商鞅对贵族不妥协
  • 16. 商鞅变法与魏文侯变法的最主要的不同是(  )

    A . 对两国旧贵族的打击程度 B . 对两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C . 对以后两国争霸的影响 D . 对后世的影响程度
  • 17.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作诗评价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①政府要取信于民 ②有法必依 ③严刑峻法 ④强化专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8. 《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下列对此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  )

    A . 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些片面 B . 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 . 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 . 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 19. 《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加剧了土地兼并 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使得(  )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居五年,秦人富强。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所谓刑严峻则风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 (1) 通过材料一所述改革内容,试总结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

    2. (2) 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怎样给商鞅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禄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 (2) 分别归纳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商鞅变法所持态度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后一种态度所说明的问题。

    3. (3)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君(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其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加以简要评论。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的?

    3. (3) 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 (1) 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 (2) 材料二中反映的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 25.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 (3) 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