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11、呼兰河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1课《小团圆媳妇...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11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gāo)  然(líng)     斥鴳(chì yàn)   鼎玉石(chēng) B . (sù)   栏(xún)     扃(yǒu)       万之势(shèng) C . (jiè)   桂(zhào)     然(qiū)       歌而和(yǐ) D . 妃(pín)     粮(chōng) 车(niǎn)      不何虹(jì)
  • 2.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   )

    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风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A . 《呼兰河传》 B . 《红高粱》 C . 《红旗谱》 D . 《小二黑结婚》
  •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些出生于农村的作家,作品主要以表现农村或边远城镇生活为主,多数写乡下人的故事,就题材而言,可以归入“乡土小说”行列。 B . “三言”的作品来源有两类,一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话本”,二是明代由文人参与创作的“传奇”,主要反映明代中后期的新兴群体——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C . 《儒林外史》涉及的是人生现实中的灰色甚至黑色的一面,它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D . 《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浸透了她的忧伤,也贯彻着她对历史惰性和国民劣根性的忧患意识。
  •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②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        历史博物馆多年。

    ③鲁迅先生对写出《呼兰河传》的青年作家萧红        很大的希望。

    ④颁奖会结束,与会者         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走出会场。

    A . 本意 蛰居 寄予 簇拥 B . 本意 蛰居 寄寓 蜂拥 C . 本义 谪居 寄寓 簇拥 D . 本义 谪居 寄予 蜂拥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B .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章回体文言长篇小说,以奇异的故事批判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被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 . 女作家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是一部追忆童年生活的回忆体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乡土小说。 D .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其代表作《伪君子》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丑恶,剧中人物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 6.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 , 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B . 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C . 老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国统区的城市,而赵树理则在条件艰苦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过着农村的生活,但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 D . 近百年来,普利策奖及其影响下的新闻实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业的公众信任度和自我认同感,亦将记者这一职业从卑劣的小丑阶层送上无冕之王的高位。
  •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②要把那些           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尤其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

    ③刚上任就碰上这样一件棘手的事情,他真不知道该怎样          才好。

    A . 大约    违反    处治 B . 大约    违犯    处置 C . 大概    违犯    处治 D . 大概    违反    处置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让消费者很受伤。 B . 众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C . 他如果天天都熬到下半夜,导致白天上课精力不济,影响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提醒他。 D .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 9.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 B . 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 C . 在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 . 他们同样是出租车司机,但思想行为却南辕北辙
  • 10.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沙/古    飞/悍    堂/舞文墨    羡/万马齐    B . 池/怒    劣/罢    闻/流言语    古/紫嫣红 C . /系    日/对    宿/凶相毕    约/而不舍 D . 热/整    私/难    样/棱两可    惑/恶不悛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古诗文阅读
  • 2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 (1) 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2.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四、阅读题
  • 2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

    ①萧红[注] 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②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③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④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⑤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此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⑥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呼兰河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蕻良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一个人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染白;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⑦圣士提反,是首位为基督教殉难的教徒,他是被异教徒用石块砸死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女校,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壮,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圣洁。其实萧红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只不过她信奉的教是文学,并且也是为它而殉难。她在文学史上的光华,与圣士提反在基督教历史上的光华一样,永远不会泯灭。

    ⑧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萧红是黑龙江人,那里的严寒和长夜,使她跟当地人一样,喜欢饮酒吸烟。我多想撒一瓶呼兰河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遍寻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我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

    ⑨复活节连着清明,香港的市民都在休长假,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⑩撒完红酒,我来到圣士提反女校旁的城西公园。一双黑色的有金黄斑点的蝴蝶,在棕榈树间相互追逐,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如今的香港,再不像萧红所在之时那般的疏朗了。而圣士提反女校周围,亦被幢幢高楼挤压着。萧红安息之处,也就成了繁华喧闹都市中深藏的一块碧玉。不过,这里还是有她喜欢的蝴蝶,有花朵,有不知名的鸟儿来夜夜歌唱。作为黑龙江人,我们一直热切盼望着能把萧红在广州的墓,迁回故乡,可是如今的呼兰河几近干涸,再无清澈可言,你看不到水面的好月光,更看不到放河灯的情景了。我想萧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灵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于花城看花,在香港与涂红唇的少女为邻,也是幸事。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

    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选自《2010年中国最佳散文》,有删改)

    【注】萧红(1911—1942)中学时代接触了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写有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1年在香港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 (1) 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灰的去处写起,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 (2) 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结合萧红的创作成就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 2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放生鸟

    林清玄

        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游客放生的“放生鸟”。到庙里朝拜的游客,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对放生鸟,打开鸟笼,两只小鸟咻咻飞向空中,小鸟的飞翔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快慰。

        可是庙前的小鸟永远不会减少,原因是卖“放生鸟”的人,每天清晨都到树林去捕那些小鸟;我常想,小鸟被放生,又被捕回笼子,笼子和天空的不断来去,对小鸟而言是不是一种轮回呢?

        这个景象,使我想起几年前在乡下看到的一幕。一位捕龟人,捕到许多海龟,放在庙前,供应善心人士买海龟放生来“做功德”,善良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将有灵气的龟放进大海,可以添寿。有一次,我看到那位卖龟人所拥有的两只海龟,龟甲的底部已经刻了许多放生者的名字;很显然,它们不幸地落入卖龟者的网中,成为敛财的工具。

        这两件类似的事,时常使我想到“放生”,鼓励别人放生的小贩,为什么自己不肯做功德,一定要由别人来做?我们看到放生的场面是很美的,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海龟缓缓的在水里遨游,任何人都可以感受那种快乐,唯一不能感受到的恐怕是那些小贩吧?小鸟、海龟不幸,竟成为顽者的生计。

    不论小鸟,或是海龟的放生,都只是生的轮回,我却记得有两种生与死放生的轮回。

    马来西亚有一种旧俗,就是清明节的时候,在溪边超度亡魂,要放莲花,称为“放生莲”。人人都相信,溪中的亡魂只要攀住一朵莲花,就可以往西方投胎为人。

        中国各地,都有放河灯的习俗,在七月鬼节,家家都糊好一个河灯,趁着夜黑“放生”到河里去,传说那些彷徨的河魂,借着灯的照引,能得路重生。

    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有一段描述放河灯的景况,我觉得是文学作品里描写放河灯最典丽的一段: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急急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才流过来。有的流到半路就死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有些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

        可是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被放生的小鸟、海龟、莲花、河灯,到底最后去了什么地方?这恐怕是千古的大疑问。许多古老的习俗,都一再显示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着天空和大海的辽阔,对着溪河的绵长,对着一切物的有灵,人是显得多么渺小!

        可是我们总是希望借着放生的小鸟和海龟,来和天空与海有所联系;借着漂在河上的莲花与灯,能和未知的世界有所沟通。

        我小时候喜欢折纸船,把它放到河里,虽然不知它流往的所在,但心情上却寄望着,它能漂向一个开朗快乐的地方,童年的小纸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有时候,却代表一种远方的、宽大的、自由的希望。

        正如我希望那些被放生的小鸟,能飞入林间,轻快的跳跃;希望那些被放生的海龟,能回到大海的故乡,自在的悠游。可惜这希望是渺小的,因为里面有人的功利,有功利的地方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

        我也希望,那些漂流在河溪里的亡魂,真能攀住莲花,托着河灯,去找到西方的光明之路,那条路也许是远的,由于人在河里放下无私的爱,就有可能到达。

    1. (1) 文章开头写“放生鸟”有什么作用?

    2. (2)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 (3) 请探究作者在描写放生鸟和龟、放生莲、放河灯等事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4.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新华社杭州2月22日电(记者余靖静)珍稀古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竹版今天在杭州文澜阁开印,已被预订掉三四十套。

      据悉,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由杭州出版社与浙江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投入经费约2800万元,其中民资占80%以上。杭州出版社总编辑徐海荣表示,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将于2007年3月“出炉”,首印500套,每套约1700册,定价42万元。

      此次文澜阁《四库全书》重印受到浙江商人及海外华商的青睐。一位在开印现场的华商说:“我起码要带10套去欧洲,让欧洲不仅知道中国文化,也亲眼看看我们的‘国宝’。”

    关键词:

  • 25. 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4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题目

    分值

    选作人数

    所占比例

    平均分

    得分率

    小说

    25

    9032

    2.37%

    10.05

    40.2%

    传记

    25

    352871

    97.63%

    19.69

    78.76%

    1. (1) 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

    2. (2) 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