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12、长恨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2课《围炉夜话》...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98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面是对四部中外名著的评语和介绍,选出相关的对应项(    )

    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征服“生活的激流”

    ③上海芯子里的气味        ④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A . ①《左传》 ②《骆驼祥子》 ③《长恨歌》  ④《人间喜剧》 B . ①《史记》 ②《家》     ③《长恨歌》 ④《儒林外史》 C . ①《史记》 ②《白鹿原》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D . ①《左传》 ②《长恨歌》  ③《子夜》  ④《官场现形记》
  • 2.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只有实行________,才能保障人民的一切权利。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________,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伊拉克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近日来,经常传来恐怖分子制造的________的血腥事件的消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担忧。

    A . 法治 题材 骇人听闻 B . 法治    体裁   耸人听闻 C . 法制    题材   耸人听闻 D . 法制    体裁   骇人听闻
  • 3. 下列各选项中对“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 B . 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 C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政) D .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内室,里面,内部)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诗。 B . 老舍先生因为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龙须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C .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他是元杂剧的创始人,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D .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
  • 5.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B .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是一首歌行体诗,诗题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C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评价王维的话。 D . 《长恨歌》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 6. 下面作品、作者、作者朝代(国别)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垂老别》——杜甫——唐代  《长恨歌》——李白——唐代 B . 《西厢记》——王实甫——明代  《救风尘》——关汉卿——元代 C . 《蔡文姬》——郭沫若——现代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法国 D . 《阴谋与爱情》——席勒——德国  《叶甫盖尼·奥涅金》——雪莱——英国
  •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 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 .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 , 幻若梦境。 C . 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 . 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 ,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 8.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经典之一,现留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B . 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并称为“三苏”,著有《权书》《衡论》《几策》等。 C .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 . 特写的本义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但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
  • 9.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 ,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 . 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 .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 结果落选了。
  •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 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经过逝了。 B . 这些历历如昨的往事,此刻竟在她心里引起无限的悔咎,她自觉罪孽深重,无颜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C .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写了王琦瑶凄美的一生,写法新颖别致、不落巢臼。 D . 苍蝇逐臭,自古已然。与凶残暴戾、鬼计多端的张君一样,其犯罪集团成员都是一伙良知泯灭的魑魅魍魉。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古诗文阅读
  • 2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 (1)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2. (2) 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题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

    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李金发基本是小众化诗人,田间基本是大众化诗人。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殷夫、穆木天、艾青、何其芳等都是由小众化转向大众化的诗人。

    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改编自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

    1. (1) 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有关“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 (2) 根据文章观点,李白的《静夜思》和《蜀道难》,哪一首属于大众化诗歌,哪一首属于小众化诗歌?请简要说明理由。

  •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与茶   

    王希希

    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经对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

    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

    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

    茶能消俗,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学仙了。

    喝酒宜于雪天。可惜江南多年未见大雪,不然便可到孤山踏雪寻梅,赏花酣酒,酒浮园梅片三盏。在断桥,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乘舟到亭上,铺毡对坐,一个小小的烧酒炉正沸。遇同道中人,拉与同饮。如此雅事,让张岱做尽,后人欲仿而不可得。

    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雪,这孤光自照的湖,这遗世独立一般的湖心亭……还不足以佐酒吗?自斟自饮,肝肺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

    在这里,喝得微醺即可,因为寒冬不比十里荷花的季节,可以酣醉后悠游湖上,任小舟自己飘着。为免寒气刺骨,还是趁早回来,围炉夜话罢。松枝在炉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沁着这样天然的油脂芳香。小炉上搁一壶,正煮着酒呢。谈话无拘无碍,饮酒也无度,再无推搪犹疑。屋外雪大片大片地落在树上,直到枝丫承受不住了,“豁裂”一声降下来,或细脆的枝便断裂开来,竟也清爽好听。自顾投床酣睡。

    以上所说的,是较烈的酒,所以不适合与爱人一起喝。太醉了,会欣赏不到她那时候盈盈的醉态,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在眼波中流动的,比酒更醉人。却也可以假装醉了,惹她心疼,教她怜惜,令她以微凉的手覆住你的额,呵气如兰的唇,轻轻地吐出关怀的语句,纤手为你破新橙,再递过来一杯浓茶,说是给你解酒。解酒?解什么酒,何物可解?这样醉着一生一世,不好么……

    喝茶宜于雨天。最怀念小时候住过的老屋,有檐,可是听着雨扑簌扑簌地敲在瓦上,像清凉地落在额头上一般。然后雨水在瓦槽里汇流而下,成为透明的水柱,击在院里的石板上,声声入耳。更好听的是雨打在芭蕉树上的声音。多少人怨着“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芭蕉倍添愁绪,其实只是移情而已。以愁眼看世界,则天地日月无一不愁,怨不得芭蕉。若是捧一盅茶,恬淡地听,这雨打芭蕉的声音,胜得丝竹,清入肌骨。但雨天气温低,茶易冷却,而冷茶又伤胃,所以旁边还是要有温茶的小炉才好。这和温酒的却不同。酒越温,醺香便越是四溢,但茶较脆弱,长久地煮,会变色变味。所以用烛火来温最好,可以放在窗台上,一烛如豆,在雨声中一颤一颤。若无香可焚,雨气与茶气萦绕在一起,也已经好闻得很了。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独自地做任何事,到得后来只怕总会淡淡地惆怅。只因“茶类隐”,而并非我们是真正的隐士,真的离得开尘世的繁华,与朋友促膝的快乐。那便约位朋友,一同来品新茶。看她如何细致地用茶水拭着清洁的白瓷杯,微温的杯壁散发出肉眼几不可辨的白雾。看她如何含着恬静的笑容放入茶叶,着盖,静静地等待。看她斟茶时低着的眉,像水中绽开了一枚修长的茶叶。真要苛求这程序的完整才肯喝茶,才认为不辜负,那未免失随性之乐了。便静静地喝着茶,在雨声里想想心事。茶叶长在天空下时,沐着这样柔和的雨,也会舒展开枝叶而润泽地微笑着了。若聊天,这话题也必熨帖而亲昵,随着茶中的烟袅袅升起,又缓缓飘散去,融入窗外的竹影雨意。于是燃一炉香,用结着绿色铜锈的香炉,在遥远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倚窗凭栏的女子,用她秋水似的双眸,望断了青春。锦瑟年华,无人与度,而闲情正如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也许唱着古老相思曲,在玉兰树下弹着箜篌时,身畔放的,正是这个香炉。而炉边的这一盏茶,无由地便染上了这千年的幽微愁绪。

    玩赏着杯中的茶叶,像看到采茶女柔软纤长的手指,在呼吸间,随你到前生来世。

                                                       《散文》2003年第3期

    1. (1) 作者认为“茶类隐,酒类侠”,联系文章分析酒与茶的区别有 .

       

    2. (2) 作者在第二段中写道“茶不是这样喝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3. (3) 作者说“喝酒宜于雪天”,“喝茶宜于雨天”,这是因为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5. 学校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添加串联词(每处不超过60字)

    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

    ①       串联词:                                                             

    下面请欣赏0705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②       串联词:                                                               

    下面请欣赏0714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