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     )

    A .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 .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 2. 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 3. 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     )

    A . 李白《渡荆门送别》 B . 曹操《观沧海》 C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D . 王湾 《次北固山下》
  •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 .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 . 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D . 《观沧海》作者是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理解性默写。
三、同步阅读。
  • 11. 诗歌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这首写景抒情诗,以“”字统领全篇。

    2. (2)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3)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的

    4. (4) 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秋 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1) 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 (2) 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些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 (3) 本文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较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4. (4) 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

    5. (5) 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