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课 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9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经济大危机
  • 1. 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全被铲倒在地,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使这条河成了“银河”。这是(    )
    A . 生产相对“过剩”的表现 B . 生产发展的表现 C . 自私自利的表现 D . 产品过剩的表现
  • 2. (2017九上·嘉兴期中) 某校九年级(1)班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等特点

    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
    A . 持续时间长 B . 波及范围广 C . 破坏性大 D . 来势猛烈
  • 4.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下列不是经济大危机特点的是(    )
    A . 涉及范围广 B . 持续时间长 C . 股票销售量大 D . 破坏性大
  • 5. 下列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
    A . 席卷了整个世界 B . 破坏性强 C . 持续时间长 D . 涉及范围特别广
  • 6. 列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经济数据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    )

    国别

    时间

    失业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

    1929年

    150万人

    1039亿美元

    1933年

    1700万人

    560亿美元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 . 军备竞赛的影响 C . 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7. 下列关于30年代的大危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首先在美国爆发

    ②其实质是生产过剩

    ③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④这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此次危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导致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B . 激化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C . 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 D . 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二、新政的措施
  • 9. 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B . 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 . 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D . 允许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
  • 10. 田纳西工程号称是罗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中的(    )
    A . 银行倒闭问题 B . 股票暴跌问题 C . 工人失业问题 D . 法西斯上台问题
  • 11. (2017九上·嘉兴期中) 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 .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 国家干预经济运行 C . 调整资本主义主义制度 D . 遏制法西斯势力
  • 12. (2017·浙江模拟)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 .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 . 阐释资本主义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 .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 . 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 13.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神话,其“新政”的“新”体现在(    )
    A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 对工业的调整 C . 实行计划经济 D . 推行工业国有化
  • 14.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 . 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 . 国家对银行业的调整 C . 国家对工商业的调整 D .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 15. 某次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改革是(    )
    A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 . 明治维新 C . 罗斯福新政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6. 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此举的目的是(    )
    A . 保障企业基本利润 B . 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C . 促使企业采用高新技术 D .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三、材料分析题
  • 17. 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1) 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思考图1和图2分别说明了什么?
    2. (2) 结合材料的图1,图2,尝试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特点。
    3. (3) 为迅速克服危机,美国宣布推行新政,请回答出这次新政的名称,并说出这次新政“新”在何处?
    4. (4) 面对危机,新政是如何应对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5. (5) 上一小题中,美国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牟的美国,经济萧条,失业人数激增。1930年失业人口达420万,1933年有1500万至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材料二:在经济危机中,劳动人民深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人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住在街头工棚式的小屋里。

    材料三: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地销毁商品,未长成的棉花被拔掉,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整船整船的咖啡豆被烧毁或倒入大海。

    1. (1) 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 (2) 材料三能否说明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生产真的“过剩”了?为什么?

    3. (3) 请总结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材料二:在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应当寻求有效的全球战略来应对这场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        ——引自人民网


    1. (1) “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什么?在这次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哪些人?

    2. (2)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3. (3) 依据材料二分析,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更应强调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危机?

    4. (4) 借鉴美国应对“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的措施,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