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2018) /第三单元 /6 醉翁亭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6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醉翁亭记》作者 ,是 家、 家,自号

  • 2. 下列画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á)     饮少醉(zhé) B . 开(fēi)    云归而岩穴(míng) C . 野蔌(yáo)   明变化者(huì) D . 树林阴(yì)    水声潺(chá)
  • 3.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之者谁 

    ③云归而岩穴 

  • 4. 指出下面句中字词的活用。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5. 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行者休于树。(出家而未经剃度的佛教徒) B . 发而幽香。(香花) C . 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D . 醉翁之不在酒。(情趣)
  • 6. 指出加下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管夷吾举士。 B . 多会此。 C . 行者休树。 D . 汉阴。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得之心而之酒也   教于乐  B . 而乐亦无也   穷根究底 C . 至于者歌于途    不众望 D . 杂然而前者   新代谢
  •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谁      谓:为,是 B . 佳木而繁阴       秀:秀丽 C . 醒能以文者  述:记述,写下 D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也 乐:以……为快乐
  •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 . 发而幽香  芳:芳香 C . 山肴野  蔌:菜蔬 D . 者胜  弈:下棋
  • 10. 下列加下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野芳而幽香     舜于畎亩之中 B . 有亭翼然于泉上     执策而 C . 而岩穴瞑     男有分,女有 D . 行者休树           受任败军之际
  • 11. 指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A .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似的,面对着泉水上边。 B .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面临着泉水上边。 C .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 D .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 12. 把下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1.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13.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 .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4. 按要求默写课文《醉翁亭记》原句或原词: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文中描写山间的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③《醉翁亭记》的主旨句是

    ④文中写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⑤贯穿文章主线的词是

    ⑥文中文眼的句子是

二、问题理解
  • 15. 《醉翁亭记》第三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众宾欢、


  • 16. 《醉翁亭记》写景的主要作用是(  )。


    A . 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 . 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 .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 . 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铺垫,表现作者山水之乐。
  • 17. 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 . 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 .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 .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 18. 选出对《醉翁亭记》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 . 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 . 第三段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的场面,表现太守与民同乐。 D . 第四段写了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
  • 19. 下面对《醉翁亭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介绍醉翁亭的方位、建亭者及命名者是为了引出“醉翁之意”,意在饮酒及欣赏山水之乐。 B . 作者认为山间“晦明变化”的朝暮之景略显单调,不及山间四时景色变化之美而“乐亦无穷”。 C . 对“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描绘,映衬了百姓安居乐业及太守政事繁忙的事实。 D . 文章最后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 20.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太守有哪四 “醉”?

  • 21. 如何理解文中欧阳修的“乐”? 文中“太守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 22. “醉”和“乐”反复出现,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23. 从《醉翁亭记》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三、比较阅读
  • 2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 (1) 两文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 (2)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四、拓展阅读
  • 2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1)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观之正浓 B . 而忘操之 C .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 (2) 作者在文中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请问选文中哪两处细节体现了作者细察这一点?写出来并选择一处进行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