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2018) /第三单元 /5 岳阳楼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1-12 浏览次数:115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字希文,谥号,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 2. “记”是一种。本文虽名为“记”,作者却不以记叙事情为主,而是将叙事、、议论、几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通过一“”一“阴”的景物描写,引发了一“喜”一“”的议论,从而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积极有为的政治抱负。


  • 3.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暮冥冥   雨霏霏

    郁青青    予作文

    浩浩   岸芷


  • 4. 下面画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风怒(hào)              朝夕阴(huī) B . 月千里(hào)                  岸芷兰(dīng) C . 迁客人(sāo)                   山岳形(qián) D . 心旷神(yí)                    浩浩汤(tāng)
  • 5.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缄词的意思。

    国怀乡                      去:

    ②至若春和明               景:

    ③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 6. 找出下面句子中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7. 解释下在句中的词类活用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百废具兴。

    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④或异二者之为。


  • 8.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字词的古今意义。

    ①予观巴陵胜状。

    南极潇湘。

    气象万千。

  •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前人之述矣/众妙毕 B . 潇湘/初 C . 暮冥冥/不宜妄自菲 D . 长烟一空/一食尽粟一石
  • 10. 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属予作文记之               虽不能察,必 B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上         真无马邪 C .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D . 览物之情得无乎             陟罚臧否,不宜
  • 1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 .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 以养群从之贫者
  • 12. 正确理解下列文言实词词义。

    选出与“滕子京负大才”句中的“负”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忍辱负重 B . 豪迈自负 C . 负荆请罪 D . 自负盈亏
  • 13. 选出与“愤郁颇见辞色”句中的“色”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 征于色,发于声 B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C . 草色遥看近却无 D . 秦王色挠
  • 14. 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

    选出与“为众忌嫉”句中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B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 D . 非读书为然
  • 15.  读 《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 16.  读 《岳阳楼记》,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17.  读 《岳阳楼记》,本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 18.  读 《岳阳楼记》,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形成了对比。

  • 19.  读 《岳阳楼记》,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在文中作用是

  • 20.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21.  读 《岳阳楼记》,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②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22.  读 《岳阳楼记》,​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①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

    ②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

  • 23. 有关《岳阳楼记》的叙述,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衔远山,吞长江。”“衔”“吞”二字,将静止的景物注入生命,化静态为动态,描写洞庭湖气势浩大。 B . 范仲淹在文中既抒发了自己“先忧后乐”之抱负,又勉励知己于迁谪之中。 C . 由文中“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见范仲淹的才干及“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情怀。 D . 课文三、四段写景运用骈偶句,整齐优美且对比映衬,相得益彰,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 2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 . 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 . 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 . 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 25.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 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 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二、问题理解
  • 26. 根据你的感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画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

    远山,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7.  读 《岳阳楼记》,理解课文

    1. (1) (1)课文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 (2) (2)课文第三、四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 (3) (3)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的?

  • 28.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  《岳阳楼记》

    1. (1) 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联系文章内容,试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它具有怎样得现实意义?

三、比较阅读
  • 29.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 (1)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两岸连山,略无处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 C . 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D . 予观夫巴陵状                高处不
    2.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物喜             蒙辞军中多务 C . 王命急宣            而长烟一空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写,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不同季节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 . 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 . 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 . 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在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后,以对比手法着重表现“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淡然的心境和气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