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2016) /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面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tuì)          尴尬(gān gà)            木(jī)           玉花(zān) B . 上(jì)            斑(máo)               缠(luò)        成(zǎn) C . (shèn)     肿(yōng)              花(pǔ)         子(dǎn) D . (qí)           倜傥(tì tǎng)            过去(ǎo)      漫(mí)
  • 2. 在图书馆里,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 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 B . 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 C . 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D . 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
  • 4.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 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 .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 5. 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④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 . 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 . 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 . 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 . 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 6. 依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出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    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     住了。

    A . 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 B . 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C . 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 D . 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
  • 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 .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排比) D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 .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 . 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 . 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 9. 选出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的一项是(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B . “”,……?,, C . “‘’?……,, D . “‘’……,。
  •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轻捷        班蝥              无妨       机关 B . 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 . 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 . 质扑        博学              书塾       陌生
  • 11.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按空间转换写“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 . 《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D .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 1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 .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 《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D .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13. (2017八上·武城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 B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 C . 《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 D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
  • 14.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是(     )

    A . 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 . 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 . 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 . 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 15. 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 . 故事 时候 晚间 古庙 B . 长妈妈 院子里 读书人 纳凉 C . 先前 曾经 院子 人 D . 听到 用功 我 住
二、按题目要求填空
三、问答题题
  • 2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在全文中,这段起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中的“们”是表示人的复数,这里用在动植物上,有什么含义?

  • 22. 某一中学拟举行“阅读鲁迅”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       》,我还替他改了个名称:《       》。面带折花,色香自然好得多,但是我却不能够。便是心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眼前一闪烁罢。

        横线上应填的书名是:《》、《

  • 23.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是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专家。请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学生陈钢的身份设计一个问题对钱理群教授进行采访。

        问题:

四、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下题
  • 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昧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槎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时,要是谁被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学生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散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纯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有删改)

    1. (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2. (2) “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3. (3) 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