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阁夜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阁夜》同步...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 .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 .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 . 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 2. 请为姜夔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选出正确的句子,并进行排序。(      )

    ①西窗一雨无人见②细草穿沙雪半销③秋来东阁凉如水

    ④吴宫烟冷水迢迢⑤一夜吹香过石桥⑥梅花竹里无人见

    A . ②⑤①④ B . ④⑤①② C . ③⑤⑥② D . ②④⑥⑤
  • 3.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况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侣渔虾而友麋鹿。        B .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蔓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 4. 下列对联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副是(      )

    A .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清代郑板桥撰写的春联) B . 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宁夏古萧关城楼联) C . 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               D .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联)  
  • 5.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 .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 .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D . 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 6.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 .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 . 《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 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 . 《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 7. 选出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的代表作品,文章用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 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 B . 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 、中调、长调三种,按风格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韦庄的《菩萨蛮》、李煜的《虞美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等都属于婉约词。 C . 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和律诗、绝句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讲求格律,如《夜归鹿门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七言古诗的典范。 D .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 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赠序是带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如《送东阳马生序》。
  • 8. 对下列诗句加线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 . ⑤④②①③⑥ B . ②⑤④⑥①③ C . ⑤②④①③⑥ D . ②①③④⑤⑥
  • 10. 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 .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 .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 .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古诗文阅读
  •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后回答问题。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 (1) “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2) 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2.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1. (1)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试分析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

    2. (2)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了哪些内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四、阅读题
  • 23.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随风飘散

    朱以撒

    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了。可是,那首由钟声重新诠释的流行歌曲,却唱遍了大街小巷。曾经有一些日本朋友读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而不胜怀想,特意远道来寒山寺,为的就是听一听这具有穿透时空力量的声响。这首诗也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我行草挥洒的内容,只要内心有些微妙感受,手上状态马上会显示出来。一首诗能流传如此之广,张继应该知足了。后来,我在翻动唐人诗章时,觉得元稹的《春晓》另有一种滋味。它带有一种朦胧的幽幽感伤,使人读罢顿时升起惋惜之情:“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狪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明摆着,这已经远去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只有思念回味的份儿,字里行间弥漫起一种悲剧的格调。尤其是元稹将时间处理在天明未明之际,那时的钟声会是怎样地揪人心弦呢?我们更是可以感叹爱之迷惘:有多少情感随风飘散呀!

    钟,当它作为祭器的时候,庙堂气色是十分浓郁的。它实际上是一种道具,镶上神话的片段,借助神话营造气氛。小时候进古刹,见到比人庞大得多的古钟赫然悬于梁上,便蹑手蹑脚绕道而过。一方面畏惧它的森严,另一方面则担心万一落下来可如何是好。我读小学时,学校还没有先进到使用电铃,是用一个铮亮的小铜钟来召唤学生的。或长或短的声响,在空中飘荡出悠扬,煞是悦耳。在这样的钟声里,我度过了小学的六个年头,有时也趁老师不留意,偷偷解开绳子,学着《地道战》中那位老村长,摆个架式,胡乱敲打几下,只可惜声响全无章法。现在我上课的几个学校,一律使用电铃,声响极为急遽刺耳。上课前响,搅得心烦意乱诗意全无;下课时响,又急急如律令,催促学生手忙脚乱不迭,仓惶收笔墨离去,一点也不抒情。记忆中的那种斯文闲雅已经荡然无存。好在学生都习以为常了,倘若真有好事者弄口古钟来敲打,那些听惯了现代铃声响的人,还能接受这一古董的召唤么?

    后来我有机会走进几处古刹,与长老们聊天,互赠一些书法作品。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钟声飘散里,长老们笔下已经修炼得没有多少烟火气息了,这不禁使我又一次悟出弘一法师笔下的清空和圆融。每一响钟声都有灵性,在这灵性的聚散中,他们随缘顺便地品味生活和体验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真诚地体验。有多少生命在钟声里随风逝去,又有多少钟声在不时地警策着生命!在台湾的佛光山住下来,一个很有节律的时间意蕴就明显地给予我们提示,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好像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音乐,生动地在晓、晨、晚、暮、夜几个时间段上给人以警示,涓涓细流浸漫渗透,在漫长岁月中产生着无形的影响,在寺院小住的日子里,会比平素更感清静寂寥,也比平日更能谛听到时光流走的足音,从而在心灵上为洪亮的钟声所震撼。对于这些诚心事佛的比丘、比丘尼,我们能够武断地认为他们在青灯黄卷之下浪费生命么?能够指责彼岸的虚无么?我们不能,因为在钟声的涵盖里,就不断地产生过大彻大悟的智者,那种玄奥的意味、澄净的胸怀,通常有超越性的美的意蕴。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少男少女,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了。

    这么说来,钟声就远不止于实用。早年我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见“钟鸣鼎食之家”,甚是歆羡有家族如此庞大,连开饭都要举行个仪式。其实这只是外在形式,意在营造一个氛围给外人看罢了。古人说过“钟磐清心”,这才是首要的。在唐人诗中徜徉,钟声的梵意禅思特别明显,而我的老家离一处千年古刹不远,撞击下的钟声隐约可闻,尤其是“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时候,钟声传来,周遭阗然,尘嚣渐远,你捕捉着余响逐渐在夜幕中扩散乃至浑然无声,不禁心清如洗,空灵悠远,与无限之大的世界浑然一体。钟声,要比其他在空间形式上的振荡声响更为高远清寒。唐人喜欢用“寒”“冷”“凉”来形容,可见品味出了幽微之妙。当然,禅院的钟声与学校的钟声意味有本质之别,禅院的钟声带有一股浓浓的殉道气息,向僧徒们传达出否定现实世界的意象,使人世间那些深奥玄妙的道理变得简洁洗练起来,引导着永恒地投入彼岸。倘禅院没有钟声,则缺少开悟顿宕。相似之处在于:钟声犹如点睛妙笔,馨香一动直透灵关,所思所悟就宛然天开了。

    古代青铜器文化中,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礼乐如同形影。在《诗经》中的《周南》《唐风》篇中,钟都是与追求欢乐相维系的。钟情和谐,也许这更通俗地切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从这一点延伸,我似乎能够理解那么多外国人远道而来这个古老的国度,祈望亲手撞击、亲耳倾听这随风飘散的声响的个中缘由了。

    1. (1) 文章以张继《枫桥夜泊》中寒山寺的钟声开篇,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 (2) 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喜欢小铜钟而不喜欢电铃?请简要分析。

    3. (3) 在作者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少男少女,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

    4. (4) 结合全文,请谈谈寺庙的钟声给人们有哪些启示?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4. 汉字是彪柄千秋的美丽魔方。古代“说文解字”是解析汉字领悟其美的一种形式,汉字新说也是我们理解汉字的一种形式。请参照例子,从“悟”“诱”“企”“厌”“春”“臭”“毛”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

    例句: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丰收的果实。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恨么?

  • 25. 高考前夕,有些学校把高三学生的音体美课停掉,用来进行语数外复习。请你对此做法从赞同和反对的角度各写两点理由。要求语言得体,理由合情合理。

    赞同理由:①

          ②

    反对理由:①

          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