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9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大家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B . 《社戏》中开头写“我”倒过去二十年看的两场戏的情景,为后面写儿时看社戏的情景作陪衬。双喜等十几个少年本来白天去看过戏,但是为了陪我,又趁着夜色摇了“八叔”的大船去看,回来还吃了六一公公地里的豆。 C . 陶渊明的诗歌主要是两类,田园诗的代表是《归园田居》,咏怀诗的代表有《杂诗十二首》,发扬了田园诗风格的有后世的王维、孟浩然,继承咏怀诗传统的是阮籍,他有《咏怀八十二首》,鲍照的《拟行路难》也属此类。 D . 小说讲究情感的节制,《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努力压制失去儿子的悲痛,表现得稳重、沉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节制在另外一些小说中表现为作者叙述时客观、冷静的语调,《桥边的老人》就是如此。
  • 2. 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俄国作家蒲宁,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场景描写,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收景象,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之中。 B .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周冲上前殴打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C . 陶渊明的诗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其独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他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如《杂诗》等。 D . 《清兵卫与葫芦》《山羊兹拉特》《堂吉诃德》《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作者分别是日本的志贺直哉、美国的辛格、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借咏昭君的事迹,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现了他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勇气。 B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时期,其中,以八句完篇的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都是对仗句。 C . 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人称“电报式风格”。 D .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向我们揭示了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
  • 4. 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 . 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 . 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 . 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 6. 下列各句中,加线 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是你的守护神,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你要知道,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父母最好的安慰。 B . 这本书所说的东西,几乎世上所有的书籍都已经说过了。它描写了人类在选择自身命运时的无所作为。最后,它要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弥天大谎。 C . 我还喜欢去想这棵树怎样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树叶紧紧地合拢起来,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竖立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 D . 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愤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 7. 下列语句划线处所指的人物依次是(    )

    ①吾人咏怀,独惭康乐

    ②料得清贫馋太守 , 渭滨千亩在胸中。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A . 谢惠连      苏辙          高渐离      李白 B . 谢灵运      文与可        荆轲        曹植 C . 庄子        苏轼          荆轲        石崇 D . 谢灵运      欧阳修        高渐离      嵇康
  • 8.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糟粕,吸收精华。 B . 据悉,山东省一直在酝酿起用全国高考卷;虽然近年来山东卷质量不断提高,但使用全国卷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利于统一考查,公平选才。 C . 李克强欧洲之行的闭幕演讲,给来自欧洲政界、商界的600多名听众吃下了一枚开心果:中国经济定会平稳运行,不会出现有些舆论所说的硬着陆。 D . 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 , 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布署      萦绕     响遏行云     捷然不同 B . 厮打      桎梏     坐壁上观     破釜沉舟 C . 阻梗      谛造     砭人肌骨     防御攻事 D . 陷阱      融洽     惨淡栗冽     耳熟能详
  • 10.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徐孺陈蕃之榻       贾谊于长沙 B . 梁以此藉           人肌骨 C . 此天之我           吴会于云间 D . 无不行而前         百忧其心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 11. 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对亲友真诚的祝福“”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

  • 12. 读着古代优秀诗人的精美诗篇,他们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会令你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李白在逆境中不失进取:,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登上泰山极顶,感慨万千:会当凌绝顶,

  • 13. 温州某中学的吴老师带病坚守在三尺讲台,直至倒下。她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李商隐《无题》中诗句“”的真实写照。

  • 14.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 15.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二句,以千钧笔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备受后人赞赏。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6. 故垒西边,人道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7.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18.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 19.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 20. 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 。

  • 21. 请根据上下文,将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老板问面试生:您认为顾客到商店里来是想要买什么?”面试生说:当然是来买商品。”老板反驳道:“假如我现在想买一双中国的圆口布鞋,你是不是要到中国去批发一些回来呢?”面试生语塞。

    老板接着说:“顾客要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需求。走进鞋店的顾客,;走进花店的顾客,;走进酒店的顾客, ;走进旅店的顾客,;而走进书店的顾客,

    A.他们需求的是心情的舒畅或浪漫

    B.他们需求的是尽情的兴奋和快乐

    C.他们需求的是一种舒适和美观

    D.他们需求的是休息的安逸和温馨

    E.他们需求的是精神的充实和宁静

  •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 ②: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③

三、古诗文阅读
  • 2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 (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题
  • 24.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1. (1) 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什么?(不超过25字)

    2. (2) 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

    3. (3) 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

五、语言文字运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