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

更新时间:2016-01-19 浏览次数:4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 . 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 . 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 2. (2017高二上·山东开学考)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

    亚里士多德(    )

    A . 敢于挑战权威 B . 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 . 忘恩负义 D . 求知欲强
  • 3.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卤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 

    A . 法治思想 B . “中道”思想   C . 乌托邦思想 D . 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 4. 亚历山大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并不和谐,其表现不包括(    )

    A . 前者暴躁,后者严谨 B . 前者狂傲,后者稳重 C . 前者博览群书,后者不学无术 D . 前者征服欲强,后者平和善思
  • 5. (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 .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 6. “每一个论证都是通过三个名词,并且不多于三个名词来进行的。”你认为这是对下列哪个理论的表述(    ) 

    A . 中庸之道 B . 理念论 C . 三段论 D . 形而上学
  • 7. 下列对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创立雅典学院 B . 喜欢激烈争论 C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 . 把逻辑学发展为一门科学
  • 8.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 . 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 .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 . 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 9. 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  

    A . 平民执政 B . 贵族执政   C . 中产阶级执政 D . 哲学王执政
  • 10. (2022高二下·鄠邑月考)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

    A . 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 . 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 C .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D . 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11.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

    A . 三段论 B . 中庸之道 C . 唯物论 D . 伦理学
  • 12.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 . 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 . 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 . 温和的民主派 D . 激进的民主派
  • 13.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 .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 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 14.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在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

    A . 公民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B . 城邦注重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C . 公民应珍视个人自由,具有个性 D . 公民应有集体荣誉感
  • 15.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决定性的因素是(  )

    A . 御医之家的出身 B . 阿卡德米学园的熏陶 C . 追求真理、不倦探索的个性 D . 超群的天才、过人的智慧
  • 16. 古希腊三大思想家正确的师承关系是(  )。

    A .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B .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C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D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17. 下列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直接关系的是(  )。

    ①吕克昂学园 ②“逍遥学派” ③“中道”理论 ④“三段论”推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  )。

    A . 设计了理想国 B . 提出了“中道”理论 C . 探究了希腊城邦政体 D . 提出了“三段论”
  • 19. (2015高二上·东阳期中) 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    )
    A .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B .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C .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 .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 20.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③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 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得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 柏拉图

    材料二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                             

    ── 柏拉图

    材料三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1. (1) 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标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三种人”分别指谁?试指出“国家”的前提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作者是什么关系?
    4. (4) 材料三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试举例说明。
  • 22.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下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请回答: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 23.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言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言论: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

    ·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

    ·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 (2) 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表述成文。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材料二   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人士组成的,在这样的城邦,立宪政体得到良好的发挥。在这里,中产者比其他两种人数量要多、力量要大,或者至少比其中任何一种要强,如果这样,中产者的介入就会改变平衡,并防止两个极端的任何一个占上风。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希腊城邦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过犹不及”十分忧虑,比如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他认为“法律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分类所执的标准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政体类型和执政主体各是什么?其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在治国主张上有何进步?综合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特征是什么?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 (1) 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 (2) 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 (3)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