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①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
②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
③那燃烧是无声的,唯其无声,方显执著
④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生长,如熊熊的火焰
⑤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
⑥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入地下,化成肥料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又说,读了这些作品,“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是不错的。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楚辞》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到汉武帝《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魏曹丕《燕歌行》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都是写秋景秋意,至于唐宋以后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郁达夫说,其中的原因是“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这就恐怕有点以偏概全了。欧阳修的《秋声赋》写秋,说“秋之为状”,“其色惨淡”,“其意萧条”,把秋声描摹为“淅沥”“萧飒”“凄凄切切”, 柳永的《雨霖铃》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样写秋,说带颓废色彩,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古代诗文写秋,并不都带颓废色彩,写得优雅清丽令人赏心悦目的也不少,写的慷慨洒脱意境深远的也不乏其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这是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由秋风霜露勾起壮志未伸而老之将至的感慨,写得意气豪迈,催人激励自勉。
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全诗意境开朗,襟怀旷达,毫无伤感哀愁之情。
写秋不仅不带颓废色彩,而且写得慷慨悲壮的还有宋代的范仲淹和叶梦得。范仲淹《渔家傲》词的上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后两句把边塞风光的肃杀雄壮描绘得十分出色。叶梦得一生跨北、南两宋,他亲身经历北宋末年的战乱,晚年退居江南,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他的《水调歌头》词的下片是这样写的:“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却恨悲风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悲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词中“东山老”一语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击溃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扭转东晋危局。叶梦得在词里借此表达自己虽已暮年(秋将晚),仍渴望抗金报国的爱国热情。
在一个文学座谈会上,主持人徐先生向大家这样介绍了一位专家:
“今天请大家认识一位朋友,是我的朋友,也是大家的朋友了。别看年轻,1962年的他可是得到过咱们国内有名的专家王宏庆先生真传的,是他的关门弟子。现在已是研究生导师了,就在咱们河洛大学。我这位朋友写过好几本书,是专门研究曹雪芹的,有《雪芹家世考》,《〈红楼梦〉导读》,这本书还在“优秀教育图书”评选中获过奖呢,还有《大观园人物论》,都发行到国外了,评价很高。忘了介绍名字了,和我一个姓,单字名兵,性格开朗,从小家里当男孩子看,家就在咱哈尔滨。”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语言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