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第一单元 认识历史 /第4课 尝试从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4课 尝试从文献中获取历...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99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下列关于韩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 B . 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C . 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D . 韩非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不变”的主张
  • 2. 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 . 反对兼并战争 B . 主张互爱互利 C . 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 . 主张中央集权
  • 3.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
    A . 墨翟 B . 孟轲 C . 荀况 D . 韩非
  • 4.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 . 车轮 B . 车架 C . 马鞭 D . 马匹
  • 5. (2018高一下·鸡泽月考) “孔子问于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 B . 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 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 D . 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
  • 6.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 . 法家学说 B . 道家学说 C . 儒家学说 D . 墨家学说
  • 7.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韩非
  • 8. 《君主论》作者、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是一位极有争议的思想家,面对道德与利益、道德与政治的冲突,他提出“为政必须会玩弄权术”的思想。以下思想家,哪一位的思想更接近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A . 荀子 B . 墨子 C . 韩非 D . 董仲舒
  • 9.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 . 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 . 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 . 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 11.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 .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 . 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 C . 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 D . 秦始皇实行暴政
  • 12.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 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 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 1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4. 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 . 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 . 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 . 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 . 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 15.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

    A . 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 . 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 16. (2016高二上·怀仁期中) 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   )
    A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 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 C . 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 . 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
  • 17.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 . 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 . 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 . 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 . 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 18. 明清时期,杭州人将数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此杭曲大调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 . 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 杭州城市形成了区域功能划分 D . 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 19.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

    A .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 .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 .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 20. 2014年6月4日《北京商报》报道,嘉德2014年春拍邮品钱币拍卖会近日落槌,“明通行宝钞中书省贰佰文”以276万元成交,创中国古代纸钞拍卖记录。这件藏品备受收藏界青睐,是因为它(     )

    A .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B . 从整体上体现了明朝历史 C . 见证了明朝商品经济状况 D .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材料一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合法的谋生职业)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鞅《商君书》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

    ──韩非《五蠹》

    材料二  汉代而有抑商政策,……然其贱商之政令……则未免流于矫枉过正。中国……贱工轻商之社会风气,历二千余年之传承,以至19世纪,实为不争之事实,共喻之常识。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清政府“奖励实业”之举发端于甲午战争后,但作为一项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却是在1903年商部设立之后。1902年,清政府在……“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团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并接受了督办政务大臣奕劻等人的奏请,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在对“商”的认识上,韩非对商鞅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汉唐“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在宋代商人居于怎样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设立商部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部设立带来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 (1) 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 (2) 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23.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材料二】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 24.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初,做了许多大事,如人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等……胶东大地原始是齐国的领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齐两国是最强的,有着“西帝”和“东帝”的说法。后来秦国灭了齐国,尽管当时齐国的臣民表面上对秦国的统治言听计从,可私下很多人对秦并不认同,梦想有朝一日让齐国“复活”。“对于秦国的统治而言,齐国的统治物产富饶,财力充足,将齐国的旧地安抚住,对秦始皇平定统治天下有重要的意义,他多次到齐国的属地东巡,主要目的是‘示王权’。”

    ——《秦始皇东巡三临烟台,并非只是寻长生不老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至清代中叶,苏州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组织缘起、本行行规以及其他有关经营的重要事情,皆铭刻碑记,以资信守,苏州府亦颁文予以确认,命其勒石遵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吾乡之往来于斯者,或数年,或数十年,甚者成家室,长子孙,往往而有。此会馆之建所宜亟也。

    ————《苏州新修陕西会馆记》

    材料二  姑苏为东南一大都会,四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

    ————《姑苏鼎建嘉应会馆引》

    材料三  苏州府在为苏州绸缎业行会的设局呈文中作如下批示:“······经置房屋,作为公局,捐助绸业中失业贫苦、身后无备以及异籍不能回乡。捐资助棺、酌给盘费、置地设冢等善举,自当永远恪遵。如有地匪人等,借端滋扰······察出并惩。”

    ————《苏州府为胡寿康等设局捐济绸缎也善举碑》

    材料四  明朝末年,常熟县商人朱元不看地方官吏敲诈勒索,上书苏州府:“元等俱系经纪小民,本小利微,不看赔累,于是有资竭而罢市者,有倾家而逸徒者,骚扰之害,惨切剥肤。甚且迩年以来,胥吏需索无穷,混派税银,一概追纳······此真雪上加霜,火上添油,不得不号天垂救者也。”

    ————《常熟县为侍宪号冤怜准立碑》

    1. (1) 依据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苏州会成为各地商贾云集之地?
    2. (2) 依据材料三,说明会馆在当时的商业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依据材料四,说明制约和影响商业活动的因素有哪些,造成什么后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