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树枝OA斜插在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接触面 |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
毛巾 | 18.00 |
棉布 | 26.58 |
木板 |
第一小组
实验次数 | L1的规格 | L2的规格 | IA/A | IB/A | IC/A |
1 | 甲 | 甲 | 0.12 | 0.12 | 1.20 |
2 | 乙 | 乙 | 0.16 | 0.16 | 0.32 |
3 | 丙 | 丙 | 0.20 | 0.20 | 0.40 |
第二小组
实验次数 | L1的规格 | L2的规格 | IA/A | IB/A | IC/A |
1 | 甲 | 乙 | 0.16 | 0.20 | 0.36 |
2 | 乙 | 丙 | 0.20 | 0.24 | 0.44 |
3 | 甲 | 丙 | 0.16 | 0.24 | 0.40 |
①分析第一小组的实验数据,会现第1次实验测量的三个数据中有一个过大,可能是读数时出现了错误.你认为他们的错误是,如果正确读数,该电流值应该是A.全面分析第一组的三次实验,会得到“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都相等,干路中的电流是支路中电流的两倍”.这一结论显然不具有普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②对比第二小组与第一小组的实验数据,还发现:虽然各小组实验时所用电源相同,对于同一规格的灯泡,第二小组测出的电流总比第一小组的大一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质量 (g) | 初始温度 (℃) | 加热时间 (min) | 最终温度 (℃) | |
液体甲 | 150 | 20 | 3 | 45 |
液体乙 | 150 | 20 | 3 | 68 |
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质量 (g) | 初始温度 (℃) | 加热时间 (min) | 最终温度 (℃) | |
液体甲 | 150 | 20 | 3 | 45 |
液体乙 | 150 | 20 | 3 | 68 |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记下甲、乙两瓶中液体升高的温度△t甲和△t乙;
②再将滑片移到另一位置,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通电相同的时间,记下甲、乙两瓶中液体升高的温度△t甲ˊ和△t乙ˊ.
③比较(填序号)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A.△t甲和△t乙 B.△t甲ˊ和△t乙ˊ C.△t甲和△t甲ˊ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记下甲、乙两瓶中液体升高的温度△t甲和△t乙;
②再将滑片移到另一位置,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通电相同的时间,记下甲、乙两瓶中液体升高的温度△t甲ˊ和△t乙ˊ.
③比较(填序号)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A.△t甲和△t乙 B.△t甲ˊ和△t乙ˊ C.△t甲和△t甲ˊ
①请在图2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先将开关S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甲所示,其读数为U1=V.
③再将开关S拨至“2”,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调节电阻箱,当电阻箱的阻值调至图3乙所示时,电压表示数恰为U1 ,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
④实验中,若将开关拨至“2”时,不小心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了少许,其他操作正确,则Rx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