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2018) /旧版资料 /悔的边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悔的边缘》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本文作者,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以短篇小说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 2. 给下面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大   执   熙攘

    穿      奢侈   

          

  • 3. 解释下面词语

    ①执拗

    ②颀长

    ③浓酽

    ④财大气粗

  • 4. 下列字形和加线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跚(pán)    愧(zuò )    烦躁     锐不可挡 B . (yàn)    阻遏(yè)      鞠躬     张皇失措 C . (miù)    歪(zè)      取谛     大庭广众 D . 问(jié)    尬(ɡān)     狼藉     穷愁潦倒
  • 5. 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 (    )

    A . 焦燥不安 励精图治 对偶 寂寞 B . 走投无路 以柔克钢 捋起 什物 C . 语无伦次 莽莽榛榛 诀别 辨别 D . 无微不致 坚韧不拔 严厉 禀告
  • 6. 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 . 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 . 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D . 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
  • 7. 选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B . 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粼粼:形容水很明净。) D .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指酿酒的发酵过程。)
  • 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他遇着_____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_______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_____,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如盖的浓荫,来______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______大地无尽的甜美与______。


    A . 骄奢   飞翔   吟唱   荫庇  表现  芳香 B . 骄奢   飘翔   清吟   荫庇  呈现  芳馨 C . 骄傲   翱翔   清吟   庇护  呈现  温馨 D . 娇艳   飘翔   歌吟   隐庇  表现  芳馨
  • 9.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不是


  • 10.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 .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④反语  B .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比喻 C .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④反语 D .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④排比
  • 11. 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 物种类急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 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 ④①②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④①③
  • 12.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B .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C . 由于物种更加丰富,所以生态更加平衡。生态因物种更加丰富而更加平衡。 D . 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二、问题理解
三、课内阅读
  • 24. 阅读小说选段,回答问题。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釅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1. (1)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

    2. (2) 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 25. 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④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⑤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⑥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⑦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人的智慧;你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⑧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⑨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⑩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11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12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3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4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5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 (1) 第④段说“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此处为什么要写孩子的眼睛?

    2. (2) 说说“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