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 、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从硝烟弥漫、 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 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 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
庄锡华
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面对这位有着卓越文学成就而际遇坎坷的作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涟漪。超思维的强制,终于不能“晾干”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笔者也因此获得了评论的自由,可以将由观照沈从文而生的怅惘转化为对一个杰出艺术家命运的历史沉思。我相信,既然他那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能够刻画出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那么对他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袭用辩解开脱的俗套不可,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岁月曾经泼洒在艺术家身上的污浊。
(摘自《文艺评论》)
青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材料三:
互联网各类企业分布比例图
(选自《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四: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 5日)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门槛。此指国门。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①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②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秋兴(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穿行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世界里,我们不仅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认识了那个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林冲,还认识了那个隐居钱塘、以教书糊口、一心著书的施耐庵;这一系列浸润着作者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和有着不同经历的作者本人,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丰富人生。
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个人、团体、社会、国家都可能亮起黄灯。
“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